当前位置: 首页  世界  非洲历史

「重读经典」王力:如何进修古代汉语

编辑:学史网发布时间:2022-10-08 19:22:16

 

今天我来讲如何进修古代汉语,这个问题分以下五方面来谈:一、汗青不雅点的建立;二、感性熟悉与理性熟悉相结合;三、词汇进修的重要性;四、语法的进修;五、进修的具体办法。

一、汗青不雅点的建立

我们都知道说话是成长的,它跟着汗青的变迁而变更,但同时它也弗成能变更得很大年夜,因为它一方面有成长,一方面还有它的稳定性。因为有持续,所以几千年前的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很多合营处,这是持续的一方面,但它也有成长的一方面,这就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合。是以,我们进修汉语起首须建立汗青不雅点,知道它有雷同,有不合,有持续,有成长,这对我们进修汉语是有很大年夜好处的。

如今就词汇方面来谈,词汇方面也是有持续有成长的。那末我们对说话的成长要留意什么问题呢?假如是很大年夜的不合,轻易发明,也轻易知道它不合。古代没有的器械,如今有的,说话的表示就不合。如现代的飞机、拖沓机以及各类科学和对象,都是古代所没有的,当然它就不合;还有些器械是古代有如今没有的,因为古代有很多风气习惯和对象,都是如今所没有的,所以弗成能在现代汉语中找出早年古老的词汇来,这种大年夜不雷同的处所,大年夜家都轻易留意到。然则,有些并不是大年夜不雷同,而是大年夜同小异,古代的和现代的看起来好象是一样的,可是真正细心考察起来,却并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成长来的,两者弗成能有很大年夜不合。刚才说的很大年夜的不合,只是小部分不合,大年夜部分都是大年夜同小异的。因为从古代来是有持续的一面,但因为时代的不合,它也有成长的一面,所以我们进修古代汉语,特别要留意又同又不合、大年夜同小异的处所。学史网

如今举例来说:睡字不只现代有,古代也有,古书上的睡字似乎也好懂,也没有问题。可是细心一看,却并不完全一样。睡字在汉代以前,是坐着打打盹儿的意思,和躺在床上睡觉的意思不合。《战国策•秦车》中说: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不止。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苏秦一面读书,一面想打打盹儿,于是他用锥子刺他的大年夜腿,他就醒了。这个睡就是打打盹儿的意思。因为读书是坐着的,他并不想睡觉,而只是因为认为困乏想打打盹儿,所以用锥子刺他的大年夜腿。假如说他读书时想睡觉,那岂不说他太不消功了。又如,《史记•商君传记》:卫鞅语事良久,孝公不时睡,弗听。这句话是说卫鞅和秦孝公谈话,秦孝公不爱听他的,所以说孝公不时打打盹儿。这个睡字如解作睡觉就纰谬了。因为他们尽管是君臣关系,秦孝公也决不会如斯不礼貌,竟躺在床上睡起觉来了。所以,每一个词的意义都有它的时代性,它跟着时代的变更而改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换了时代后,我们就不克不及以老的意义去看它了。例如唐朝杜甫的《彭衙行》中有一句话:众雏烂漫睡,唤起沾盘餐。是说小孩们跟着大年夜人避祸,到了一个处所后,孩子们困极了,倒在床上睡得很喷鼻。如以汉朝以前的意思来讲,说孩子们打打盹儿,那就不通了,因为要说小孩们打打盹儿,就不克不及睡得那么喷鼻。学史网

水池的塘字在唐朝以前的一般意思也和现代的很不一样。本来的塘字,是指在河旁边防水的堤而言,唐诗崔灏《长干行》中有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之句,句中的横塘是地名,必定是在堤的旁边,她决不会住在水池里。又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有水池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句,这里的塘就是堤的意思。说春草生在堤上是可以的,决不克不及说它生在水池里。总之,塘字在唐朝时的意义和如今的意思不一样。

又如,恨字在汉朝以前,一般的不讲作仇恨的意思,只当遗憾的意思讲。在古代,恨和撼是同义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太息仇恨于桓灵也。这句话是说,刘备活着时,常谈到汉桓帝、灵帝时宠任寺人的事,认为悲哀与遗憾。这里的仇恨,不克不及用如今的仇恨来解释,因为桓帝、灵帝都是汉朝的皇帝,诸葛亮怎能仇恨皇帝、骂皇帝呢。学史网

手札的信字。在汉朝以前,写信不说写信,说作书或修书。当时信就叫书,带信的人才叫信,如带信的青鸟使叫信使,所以在古代,信和书的意义不合。《世说新语•雅量》中谢公与人围棊,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沉默无言。是说谢安正与人下围棋时,他的侄子谢玄从从淮上派人来了,谢安看信后默不出声。这里面有书有信,信至的信和看书的书的意思不一样。

仅字在唐朝时和如今的意义不只不一样,且相反。如今的仅仅是极言其少,而在唐时,则极言其多,有差不多达到的意思。杜甫在《泊岳阳城下》中说: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他说当时的山城差不多达到一百层,是很高的意思,不克不及拿如今的说法,说它仅仅一百层,如许就不通了。

韩愈在《张中丞传》中说: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就是说他在安禄山造反镇守睢阳时,守城的士兵差不多达到一万人,他都熟悉他们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这是很了不得的。如以现代的解决,说仅仅一万人那就纰谬了。

从词的意义的变更,可以看出汗青不雅点的重要。我们要研究古今这些词的意义的异同,哪些雷同,哪些不合,应当搞得很清楚。因为看古书,太深的字不怕,我们可以查字典获得解答。如靔字,这个字太深,但我们从《康熙字典》上可以查出这个字就是道家的天,一点也不难。又如墬字,这个字也很深,然则我们一查《辞海》,知道它就是地字。所以说,难字难不倒我们,轻易的字,倒易含混。刚才举的很多字,都是很轻易的字,每人都熟悉它,因为太熟悉了,所以古今的不合就轻易忽视,轻易放过,如许使我们读古书读得半懂半不懂,实际就是不懂,那就有点象我们读日文,很多字我们熟悉,就是不懂它的意义。当然读古代汉语不克不及与读日文比拟,然则一点是雷同的,那就是不要认为字很熟就懂得它的意义了。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建立汗青不雅点。学史网

二、感性熟悉与理性熟悉相结合

如何来进修古代汉语?这有各种不合的办法,后果也不一样。一种是看重感性熟悉,前人就采取这种办法。前人进修一篇文章,强调把它从头到尾地来熟读和背诵。前人读书从小就背诵几百篇文章,看重感性熟悉。黉舍成立今后,尤其是五四今后,逐渐爱好讲事理,解放今后,更请求讲规律。不管讲事理和讲规律,都是看重理性熟悉。这两种办法到底哪一种好?我认为两种办法都好,两者不克不及偏废,不克不及单采取一种办法。特别如今大年夜家进修古代汉语,很浮躁,想很快学好,轻易侧重理性熟悉,要多讲事理多讲规律。我认为单讲规律,单讲理性熟悉,没有感性熟悉,是纰谬的。前人几千年来进修汉语的经验是讲究背诵,这种读书的办法似乎是太笨,其实并不笨。如今有些青年说,古代汉语难解,好象比外语还难解。这话过分了一些,无论若何古代汉语不会比外语难解,可是个中也解释一个问题,那就是说,我们要以进修外文的办法去进修古代汉语。学外文的经验,起首强调记生字,还要背诵,把外文念得很熟,然后看见一个字、一个词、或读一本书,立时能懂得它的意思。最高的程度,就是看书不查字典,举笔就能写文章,说外语时脑筋里不消中文翻译,随口而出。以前通俗懂外文的人说外国话时,先推敲中文怎么说,然后再翻成外文;外文程度好的人,就不须要先在脑中翻译,可以直接用外文来想。进修古代汉语的经验和学外语的经验差不多。我们要能看到字就知道这字在古代如何讲,用不着想这个字或这句话在现代是如何说,在古代怎么说,就好象已经变为前人的同伙,成天和前人在一路谈话似的,如许的后果就很好。学史网

古代人进修古文,不只读的是文言文,并且连写的都是文言文。他们对家里人说的是一种话,关在书房里说的是另一种话,他对前人说前人话,甚至还对同伙说前人话,慢慢地练习成为能说两种话的人,就成为说话学中所谓二言人。这种人精晓两种话,说哪一种话都用不着想。比如一个孩子是四川人,家住在北京,他在家里讲四川话,在黉舍里讲北京话,两种话都能说得很好,这种人很不少。我们进修古代汉语也须要培养这种人,就是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样都精晓,拿起古书来好象跟前人在谈话,不象现代人,比及拿起《人平易近日报》时,又变为现代人了,如许就轻易学好。所以如今连中学都逐渐鼓励背书,这并不是没有来由的。背书就是看重感性熟悉,是有后果的。我们本来向同窗们提出背诵时,大年夜家表示迎接,后来因为没有时光,有艰苦,他们就又说:不要背古书了吧,因为前人的思惟纰谬头,有毒素,念熟了轻易受他的影响。我认为不克不及如许说。因为我们如今选读的古文,大年夜都是思惟健康的,即使有一点儿毒素也没有什么恐怖,因为我们还有马列主义这个思惟兵器吗?还怕封建思惟的伤害?我怕斗不过它吗?所以我们读古书还要背诵,强调感性熟悉。我们认为要有足够的感性熟悉,才能进步到理性熟悉。学史网

我们进修古代汉语,找出一条经验,就是要把三样器械结合起来进修。一是古代汉语文选,二是常用词,三是古汉语通论。我们要把经常会晤的词记熟了,学古代汉语和学外语一样要记生字。古代汉语大年夜概有一千到一千二百个常用词,把它象学外文记生字那样地记住,大年夜有好处。不要记那些深奥难解的字。早年教和学古代汉语的人都走错了路,专记那些冷僻的字。如那时小孩子爱好找一个难解的字去考师长教师,如许做是没有好处的。我们应研究那些在古书中最常见的字。那些不常见的字,你研究它有什么好处呢?同时常用词中,我们还要记它常用的意义,那些冷僻的意义,可以不记它。比如一个字有五个常用的意义和五个冷僻的意义,那我们就要去记那五个最常用的意义。所以我们要搞常用的、广泛的,不搞那些特别的、奇怪的。同窗们认为记常用词很有效处,因为一个常用词一般在这里是这个意义,在别处必定也是这个意义。要不是这种情况的话,那就要另作处理了。譬如稍微的稍字,这个字现代和古代的意义不一样。稍字在古代当做逐渐讲。《汉书》里有一句话:吏稍侵凌之,是说一小我仕进很诚实,连衙门里的小官吏,都逐渐地欺他诚实。这里稍字就含有逐渐地、软土深掘地去欺负他的意思。如解作稍微的话,就纰谬了,因为不克不及说稍微地去欺负他。直到宋代,稍字照样这个意思。苏轼的诗中有娟娟云月稍侵轩之句,是描述他从一个处所回家时看见月亮慢慢升上去,逐渐侵入窗户中的风景,是异常富于诗意的,假如说月亮稍微侵入窗户时,就完全没有诗意了。如许我们如控制了稍字这个常用字的词义后,到处就能用逐渐来解释它了。学史网

再说再字在古代汉语中当两次讲。再来就是来两次,再会就是会两次。所有的再字,都当这讲。古代汉语中的五年再会,如现代汉语来讲,是说五年后再会。古代汉语则解作五年之内会见两次。两者差别多大年夜!所以假如控制了常用词的词义,就到处用得上了。学史网

古汉语通论,就是讲理论、讲事理、讲规律。讲古代语法、语音、词汇以及文字学的一些事理,来赞助我们深刻地懂得古代汉语。三部分中的文选是感性常识部分,古汉语通论是理性常识部分,常用词既是感性又是理性,说它是感性,就是说它当生字来记,说它理性,就是控制词义后到处可用,也可说控制它的规律。把古代汉语分为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把理性常识与感性常识好好结合起来。此外,我们还要强调本身动脑筋,想问题。如许的请求是比较高一些,可以提出,但不要对一般同窗提出这请求。古代汉语如何能懂呢?把很多的文章凑起来,加以分析、概括、融合,就能懂了。如再当两次讲,就是从每一篇有再字的文章中去融合它的意义是否一样,当你发明所有的再字当两次讲时,你就恍然大年夜悟,知道这个再字当两次讲了。所以这是融合处来的、归纳概括出来的。因为它是客不雅存在的器械,你从很多文章中加以研究、分析、概括,真的意思就找出来了,比查字典还好。因为字典本身出缺点,如《辞源》、《辞海》、《说文解字》等,都是以文言文来解释文言文,看了今后仍不懂,等于白看了。学史网

别的,字典中的解释并不都很完美,还有待我们的修改和弥补。如再字当两次讲,在《说文》中是讲了,通俗字典就没有如许解释。所以要我们本身去悟它,揣摩它,就可以搞懂这种事理。

再以学外文为例,要学好不克不及单听师长教师讲,还要本身动脑筋去悟去领会它。特别中国人学欧洲文字,它和我们中文很不雷同,有些处所是我们特别要留意的,是书本所没有讲的,是须要我们融合出来的。学汉语也是如斯,我们不只懂了,并且还要悟出事理来,这就是创造。一方面我们学懂了,并且还做了研究工作,所以说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相结合是很重要的。

三、词汇进修的重要性

进修说话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语音,就是这几个字如何念;二是语法,就是句子的构造。如说我吃饭,有的国度和平易近族就不是如许说,如日本人说我饭吃。又如白马,我们许若干数平易近族说成马白,等于我们说白马。总之,句子的构造都有一种轨则,这就叫语法。三、词汇是一切事物、行动和性质的名称。如天字,英语说成sky,俄语读成heσo,都不雷同。第四是文字,是说话的代表。假如文字不算在内的话,那末我们进修说话就只有三个要素:语音、语法和词汇。学史网

语音问题不大年夜,因为我们读古书不必定要学前人的读音,然则我们也要知道古今读音的不合。如人字,北京音读ren,上海音白话读作nin,文言读zen。据我们的研究,前人人字的读音和上海白话的nin差不多。这种器械对于我们进修古代汉语来讲不太重要,前人读音可以让专家去研究,我们一般仍按北京音去读,上海人就按上海音去读好了。

语法比较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一种,我们以前教古代汉语经常有一种误会,认为语法讲轨则,只要把古代汉语的语法研究好了就等于控制了规律,完成进修古代汉语的义务了。其实不然,因为语法有很大年夜的稳定性,它变更不大年夜。如我吃饭,在古代和如今差不多。特别是比较文的话,如抗震救灾,从古代到如今都一样。语法变更不大年夜,所以我们放弃了词汇不研究,专去研究语法照样不解决问题。再说我们的前辈学古文,也不是从语法入手,他们都是念得很熟,能背诵,那时生怕还不懂什么叫语法,可是他们进修得比我们如今一般人还好。所以我们应侧重在词汇方面。我们不克不及象学外语语法那样,因为外语的语法和我们的差别太大年夜,不学好是不可的。我们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差别不大年夜,所以我们进修的重点应放在词汇上面,要留意词义的古今异用。起首我们要攻破词汇关,特别是要控制常用词。我们常有这种设法主意,认为前人的词汇很穷困,不敷用,不象我们如今那样的丰富。应当说现代汉语的词汇比以前丰富,但不克不及说古代汉语的词汇很穷困。我们应当留意前人的很多概念分得很细,可是因为我们不懂得,把它混同起来了而认为穷困,其其实某些处所,比我们现代分得还细。例如,前人说青、赤、黄、白、黑五色,是正色。此外,还有其余色彩,如青黄加起来成为绿色,白色加青色成为碧色,红色加白色成为红色,黑色加红色成为紫色。从色彩来看,分得很清,不简单。再以红色来讲,红有粉红、大年夜红,前人却只有红色,是不是因为没有粉红而认为穷困了呢?其实不然,古代大年夜红叫赤或叫朱,粉红才叫红。《论语》中孔子说:红紫弗成为内衣。因为红紫不是正色,赤才是正色。红旗是用现代汉语说的;日本《赤旗报》的赤旗两字,倒用的是我们古代汉语。然则,从词义讲,我们要留意时代性。红在古时作粉红讲,但到唐朝时却昔时夜红讲。如白居易的词中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红就是大年夜红,和现代的意义是一样的了。再讲蓝色,前人叫青。青草的青,彼苍的青,就是蓝色的意思。所以我们不克不及说前人没有蓝色的概念,不过它是以青字来表示罢了。古时的蓝,欠妥蓝色讲。后来居上而胜于蓝这个成语中的蓝是染料,用它来染丝棉织物时,它的色彩是蓝的。它的意思是说:青色从染估中出来,而它的色彩却胜过染料本质。如解作青色出于蓝色,且胜过蓝色,这就乱了。刚才讲过白居易词中的春来江水绿如蓝,个中的蓝,也不是青色,是说水色绿得好象染料一样,并不是说绿色比蓝色更绿,反则不象话了。由此可见,前人的概念照样分得很细,因为我们不留意,懂得得不敷,所以认为前人的词很多,可用起来意思倒是一样而显得穷困了。其实我们真正深刻地去进行研究时,就会发明前人的概念是分得很细的,有些比较我们如今还细。学史网

如今来讲几个字:寝眠卧睡寐假寐。这几个字,固然同是与睡觉产生关系的概念,可是分得很细。寝是躺在床上睡;卧是倚着矮桌子睡;眠是闭上眼睛,没有睡着;寐是闭上眼睛,没有知觉,也就是睡着了的意思。前人说眠而不寐,就是闭着眼睛没有睡着。睡是坐寐的意思,就是坐在那边睡着了;它和寝不合,因寝是躺在床上睡的。假寐就是不脱衣冠坐在那边打打盹儿。单从上述有关睡觉的概念来说。 已分为六类,由此可知前人的概念照样分得很细的。学史网

如今再举项颈领三字为例。这三个词的概念在古代汉语中也分得很细。领是指全部脖子。如引领而望是说伸长着脖子在了望;首级是脑袋和脖子的总称;项是指脖子的后部。前人的成语项背相望是说:一个跟着一个在走,后面的人望着前面人的项背,如说颈背相望那就纰谬了,因为在背后的人是不克不及瞥见前面人的颈子的。如说领背相望也不好,因为没有说清楚后面的人望着前面人的项。颈一般是脖子的前面。前人说刎颈是自杀的意思,如楚霸王项羽刎颈自杀了,不克不及说刎项,因为项是在后面的,那就自杀不了。所以前人对词的概念在有些处所是分得很细的,不克不及说它穷困,相反地,在某些概念上倒是分得很清楚的。学史网

再举例来说,关于胡子的问题,前人分为须髭髯三个概念。口下为须,唇上为髭,两边叫髯。关公的髯很长,所以叫美髯公。总的名称,也可以用须字。我们如今没有如许丰富的概念,不管是上面的、口下的、两旁的都叫作胡子。概念的若干,分得细不细与时代的风气习惯有关。须髭髯之分,因为古时须眉多半留须,所以须要加以差别。如今我们留胡子的人少,不须要分得如许细心,统称为胡子就可以了。还有,在我们古书上,猪、马、羊、牛的名称种类很多,就是因为在畜牧时代,对初生的猪、一岁的猪、二岁的猪的名称,都须要分开,才能讲得清楚。所以说,一个时代跟一个时代不合,一个平易近族跟一个平易近族不合,是以也就不克不及简单地说前人的词汇是穷困的。这是讲词汇的第一个问题。学史网

前面提到,前人的词汇不穷困。在日常生活顶用到的词,前人都具备。照斯大年夜林的讲法,这叫作根本词汇。在日程生活顶用到的词,就概念来说,前人都有,不过他们所用的词跟我们如今不完全一样。比如红的概念,前人也有,不过用赤字来表示。如今的睡字,前人则用寐字。睡醒了,前人也有醒的概念,不过是用了觉悟的觉或寤字。这个醒是后起的字,上古时代没有。我们如今讲睡觉,在古时只是睡醒的意思。上古时代没有如今的泪子,这天然不克不及注解前人没有泪的概念,上古时代,用涕字来表示。《诗经》有句话:涕零如雨。是说眼泪留下来象雨一样。假如我们不懂得它的意思,把它当成鼻涕的意思,那就会解释成鼻涕留下来象雨一样。这就纰谬了。那么,前人用什么字表示鼻涕呢?是个泗字。《诗经》有涕泗滂湃的话,是说眼泪、鼻涕一路留下来。还有上古时代,没有睛字,这个睛字,用如今的话说,就是眸子子。前人有眸子的概念,是用眼字表示的。所以伍子胥逝世时,他曾说过把他的眼挖出来,挂在城门上的话。那时说挖眼就是挖眸子的意思。那末前人用什么字来表示眼睛的概念呢?这就是大年夜家所知道的目字。这个目字,如今还用。再有高低的低字,上古时刻也没有。那时用下字表示低的概念。古书中经常由高低的说法。孟子曾说过:如水之就下,即水往低处流的意思。根据以上所说,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今的一般概念,前人都有,至于用什么词来表示,那和如今不一样。学史网

关于古代词汇,如今我们好象懂得,但又不必定真懂。要留意,有些词,不要认为讲得通就算对。讲通了有时也会掉足。有时讲起来似乎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其实不然,恰好还有问题。刚才提到苏东坡的诗句娟娟云月稍侵轩,个中的稍字作稍微讲,也能讲得通,但如许的讲法纰谬。别的,时不我待这句话,出在《史记•淮阴侯传记》,那边说:时乎,时不我待。时不我待这四个字,大年夜家都熟悉,用如今的话解释,就是时光不再来,如许讲好象不难解。其实如许停止是纰谬的。时不作时光讲,而是机会的意思。再是两次,再来是来两次。整句话的意思是机会不会来两次。可见讲通了的未必就是对的。再举个例子,《史记•万石张叔传记》有对案不食的话,这好象轻易懂,案是桌子,对案不食就是对着桌子吃不下饭。因为当时万石君的儿子作错了事,万石君很悲伤,吃不下饭,他儿子是以就悔过。所以这个故事中错用了对案不食的话。但要知道,汉朝时刻没有桌子,前人是席地而坐的。案这里不克不及当桌子讲,是一种有四条腿的托盘,可以用来放饭菜。前人吃饭时,就把饭菜盛在托盘里,因为它有四只脚,可以平放在地上。对案不食,是说对着盛放着饭菜的托盘,吃不下饭去。如许讲就对了。假如这里把案讲成桌子,固然也能讲得通,可是在其余处所就讲不通。说话是有社会性的,一个词在这里如许讲,能讲得通,在其余句子里讲不通。举案齐眉这个成语里,把案讲成桌子,那就讲不通。举案齐眉的故事是说早年的夫妻二人,丈夫叫梁鸿,老婆叫孟光,他们相敬相爱。孟光给她丈夫送饭,把盛饭菜的盘子举得和眉一般齐。案只能解释为盘,假如要讲成桌子,那孟光必定举不起来了。总而言之,对前人用词,要有敏感,要细心分析,要从大年夜量的资估中进行概括,进行比较,经由过程本身的思虑,把它弄清楚。纯真地靠查字典,那是不敷的。学史网

四、语法的进修

刚才讲到,语法没有词汇那样重要,因为古今的语法变更不大年夜。但这不等于说,古今语法没有变更,也不等于说我们可以不必学古代汉语语法。

关于古代汉语语法,我想可以找些书看看。比较通俗的有杨伯峻的《文言语法》。是以我不具体讲了,只能举些例子说说。学史网

经常由人提到,在否定句中有个词序问题。所谓否定句,是指含有不莫这一类字眼的句子。比如不知道我,前人说的时刻,要把词序倒置过来,说成不我知。这就是说,在否定句中要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去。还有你字,古代说成汝。他字说成之,本身说成己。这一类都是代词,在否定句中,如作宾语用,一律提到动词前面,说成不我知不汝知不之知不己知。这可以说是一条规律,用得很广泛,几乎没有例外的情况。

疑问句中的宾语,也要提前。不过这里有的限制,宾词必须是代词。比若何字,是个代词,它在尔何知这句话中作宾语用,须要提到动词前面。假如不提前,说成尔知何,那不合语法。有个成语何去何从,意思是分开什么,跟随什么。这个何字也在动词的前面。《孟子》中有句话:师长教师将何之。之者,往也,是去的意思。这个何是动词之的宾语,须要提前。上古时刻,往字不带直接宾语,是以这句话不克不及改成师长教师将何往。何故见得?这可用《孟子》中别的一句话作比较解释。《孟子》中有句话说:世界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这个焉字作于何处讲,而于是介词,所以焉能当往的间接宾语用。

进修古代汉语语法,要细心进行分析。宾语要提前,得有前提,那就是必定在否定句、疑问句的情况下。别的,宾语必须是代词,假如通俗名词,那就不克不及提前。比如说不骑马,就不克不及说成不马骑。知我,不克不及说成我知,因为这不是否定句。假如进修时,忘了这些前提,那就轻易掉足。《论语》中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不怕人家不知道本身,只怕本身不知道人家。这句话中,不己知中的己字,提到了动词前面,不知人的人却没有提前。这些处所都值得留意。语法方面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有的可研究得很细。不妨再举个例子。之和往有分别,之本来是往的意思,但从语法上看,之不等于往,个中有差别。之的后面可以带直接宾语,而往则不克不及。比如说到宋国去,可说之宋,到齐国去,可说之齐,但不克不及说往宋、往齐。总之,关于进修古代汉语语法,因受时光的限制,不克不及多讲。上面所讲的,只想解释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也要留意进修语法。学史网

五、进修的具体办法

提到具体办法,起首是要拿出时光,慢慢地学。应当循序渐进,不克不及浮躁,不克不及妄图一会儿就学好。这就是所谓欲速则不达。学外国语,有所谓俄语一月通,一个月内学通俄语,那种学法是不会学得稳定的。进修古汉语也一样,不克不及妄图一两个月学好。我们说,学古汉语,学一二年不算多。北大年夜学生,每周学四小时,学二年,还只能学到一般的器械,谈不到学得深透。进修不克不及速成。我知道大年夜家想学得快学得好,欲望能讲些规律,认为控制了规律就算学好。规律是须要讲的,但不克不及把规律看得很简单。进修语文是个反复的过程,快了不可。比如给古书断句,很不简单,经常有点错的情况。点错的或点赓续句的,那他必定不懂书的意思,就算是点对了,也还不克不及说他就必定懂。同窗们常点赓续句,他们提出问题,问如何点才能点得对。这就涉及到控制规律的问题。不会断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词汇方面的原因,有语法方面的原因,还有不懂得古时风气习惯的原因,等等。可见规律是很复杂的。假如只是讲规律,不从感性常识方面入手,那是不可的。两者应结合起来。刚才有人提了如许那样的问题,我想总的答复一句,就是学得多了,才能逐渐积聚起来,积聚多了,问题就解决了。要不然,一个一个问题解决,零碎琐碎,并且还达不到本身的欲望。那么,毕竟怎么办呢?我看要多读些好文章。可以读读《古文不雅止》,这书市情上有卖的,个中一共有两百多篇文章,不请求都读,可以少读些,读三五十篇就可以。要读,就要读些思惟性较好的或本身爱读的文章,最好可以或许背诵,至少要读熟此外还可念些诗,读读《唐读三百首》。三百首太多,不妨打个扣头,也遴选些思惟性好、爱读的诗读读,读一二百篇也就可以了。要读得熟,熟能生巧。所以学古汉语的最根本请求,就是念三五十篇古文,一二百首唐诗。宁可少些,但要学得精些。学史网

别的,要学些常用词,这也很重要。关于常用词,只要卖力学,是轻易控制的。那些过深的词,可以不必学它。假如请求高些,还可以念些较深的书,如《诗经》、《论语》、《孟子》。可以先念《孟子》,再念《论语》,这两部书都比较浅。《诗经》稍难些,可以最后学。前两部书可全部念,最末一部可以念选本。《论语》可以选用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孟子》可读兰州大年夜学中文系编的《孟子译注》,《诗经》可以采取余冠英的《诗经选》。除此以外,在进修方面还有更高的请求,这里就不多讲了。学史网

诸位都是机关干部,大家的情况不一样。大年夜家可能不会有很多时光学古代汉语,那就不妨少学些。诸位读古文,可能有艰苦,就是看了注解,也不必定全懂。要慢慢地学。有个函授黉舍,可以赞助诸位解答一些问题,下次王泗原同志还预备给诸位讲古文。当然弗成能讲得很多,只能起一些示范感化,重要还得靠本身去学。我想只要能熟读,即使不懂也没有什么问题。如今有个测验测验,小学生读古文,预备他们学不懂,这没有关系,只要熟读了,慢慢地就会懂的。这些话与刚才讲的要细心地读,好象有抵触,其实这里没有抵触,刚才说的那些,都是从较高的请求提出的。我们不要有害怕的心里,因为古汉语中,必定有轻易懂的处所。能懂一些,就会培养出兴趣来。有了兴趣,就能慢慢地读通古文。北大年夜的学生在黉舍要学二年,诸位不妨读它三年或更长的时光。我信赖你们是必定可以或许学得好的。这也算是我对你们的欲望吧!学史网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