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诸子百家儒家
全部 中国 世界 人物 事件 文化 成语 专题 古诗文 书籍

最新文章

  • 出自《孟子》的12个成语
    出自《孟子》的12个成语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是“四书”中内容最多的一本,千百年...

  • 《孟子》十句经典名言
    《孟子》十句经典名言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所著《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游说各国及有关学术争鸣的情况,记录了孟子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主张,是研究孟子思想的最主要的文献资料。全书共7篇,261章,约35,000字。篇名取开篇首句中二、三字,为《梁惠王》《...

  • 孟子的论辩艺术:偷换概念,因势利导
    孟子的论辩艺术:偷换概念,因势利导

    孟子与人论辩并不是一味的论短长较高下,而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孟子笃信孔子“仁”学,主张“仁政”,认为国君应该体恤百姓,轻徭薄赋,爱民如子。为了宣扬“仁政”,劝谏国君推行“仁政”,有时候孟子会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照顾国君的面子,巧妙的转化话...

  • 孟子的论辩艺术:取譬说理,循循善诱
    孟子的论辩艺术:取譬说理,循循善诱

    孟子与梁惠王论道,梁惠王抱怨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针对梁惠王的这一问题,孟子如果直接回答则陷入一般的说教,梁惠王...

  • 孟子的辩论艺术:引君入瓮法
    孟子的辩论艺术:引君入瓮法

    孟子长于论辩,为了驳斥许行之徒“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观点,巧设机杼,顺着对方的逻辑推演,令其自身的逻辑陷入困境,得出不能自圆其说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否定其论点。《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就有这么一段经典的对话。一个叫陈相的人笃信许行的...

  • 孟子的主要作品与个人影响
    孟子的主要作品与个人影响

    个人影响孟子约在齐威王时到过齐国。似于同时又到过魏,曾先后见过魏惠王及魏襄王。在齐宣王时又到齐。他还去过滕、薛、宋、邹、梁等国。《史记》说孟子时,秦、齐诸国用商鞅、田忌等人,以富国强兵和攻伐为事,而孟子所述乃“唐虞三代之德”,被认为“迂远而...

  • 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呢?”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

  • 杀豚不欺子
    杀豚不欺子

    孟母对儿时的孟子一丝不苟的教育,《杀豚不欺子》这只是其中一个小故事。孟母及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顺失(势)而进,便给孟子买肉吃,让孟子懂得了诚信。原文孟子少时,见邻家杀豕(shǐ)。孟子问其母曰:“邻家杀豕何为?”母曰:“欲啖(dàn)汝。...

  • 断织喻学
    断织喻学

    孟母这位富有智慧的女性,为了让孟子努力学习,而割断织线的故事。孟子在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后,很是勤奋地学习了一段时间。但是孟子毕竟年级小,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耍,因而对学习也不是特别操心,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孟母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 孟子受教的故事
    孟子受教的故事

    孟子之所以能被后世人尊称为亚圣,除了他师傅孔伋的孜孜不倦的教导外,还离不开他开通明理的母亲。一则孟子受教的故事,让人感触良多。原文:孟子妻独居,踞,孟子人户视之,向母其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

  • 孟子的饮食见解
    孟子的饮食见解

    孟子在饮食上提出了较多的见解,多被后人视为经典。他从仁爱的角度出发,说道:“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后人将“君子远庖厨”解为不近厨房,并作为孟子贱视烹饪的理论依据,这是不可取的。所谓“君子...

  •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性善论

    性善论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梁启超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荀子的“性恶论”强调了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恻隐之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