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黎族的经济状况如何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7:49:42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县市,其余散居在海南省境内的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县市以及贵州等省。黎族的经济状况如何呢?

新中国成立前,黎族社会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地区性不平衡。在占黎族总人口和总面积94﹪以上的地区,与当地汉族大体一样,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地主经济比较发达,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水平比汉区略低。

铁质农具如犁、耙、铲等虽早已使用,但不普遍,农民普遍使用木耙耙田。农业生产以稻谷为主,其中种一造的旱地较多,种两造的水田较少。一犁一耙,不重视中耕除草,很少施肥,每亩年产量仅有150斤左右。

种“山栏稻”更加粗放,把山林砍倒烧光,戳穴点种,二、三年后就丢荒,另择地烧垦。“山栏稻”约占全部稻谷播种量的5%。手工业、饲养业和商业也不发达。

在原保亭、乐东、白沙三县交界的五指山腹地,今属五指山市,还保留着带有浓厚原始公社制残余的“合亩”制度。当时的合亩制地区有26个乡,13000多人,约占当时黎族人口的3.73%。“合亩”地区生产力水平比黎族一般地区为低,以合亩为单位进行生产,全部使用木耙或竹耙,铁制农具有犁、锄、钩刀、铲、手捻小刀等。

犁的质量差,犁头较小。手捻小刀是收割工具,割稻时逐穗捻割。用牛踩烂田泥,然后插秧。“山栏稻”的种植约占稻谷播种量的20﹪。生产中禁忌多,如遇牛日,不能用牛犁田、耙田;鸡日,妇女不能拔秧;蛇日和马日,不能犁田、耙田、播种、收割等等。

男女分工更加严格,男子负责犁田、耙田、浸种、播种、灌溉、挑稻、防兽害和烧山栏地,妇女管理选种、插秧、除草、收割和播山栏稻种子。劳动中简单协作比较盛行,不分工种,不分轻重,都是大家一齐干。稻谷每亩年产量仅达120斤左右。狩猎一般以村为单位进行,猎获物在村内按户平均分配。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政府就在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领导了海南各族人民进行清匪反霸。特别是土地改革,彻底改变了不合理的土地制度,解决了贫苦农民长久渴望解决的土地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松涛水库、石碌水库、大广坝水电站枢纽工程等一大批水利设施的建成,逐步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20世纪50年代铁制农具的使用,60—70年代贯彻农业“八字宪法”,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被采用推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海南建省以来农业科普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现代农业新技术的引进等等。改变了黎族地区农业技术落后的局面,农业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

黎族人民在解决温饱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热带水果、热带作物、冬季瓜菜的特色农业,大大拓宽了致富门路。

香蕉、芒果、荔枝、龙眼等热带水果在黎族地区已逐渐形成基地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态势;橡胶、椰子、腰果、剑麻、咖啡、南药等热带经济作物已成为黎族地区的优势产业;冬瓜、毛瓜、甜瓜、豆角、西红柿、辣椒等冬季瓜菜种植已达200多个品种,除供应本地外,还远销岛外和出口港澳等地。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