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敬雀节是怎么来的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4:29:14

“雀鸟”为仡佬族民族图腾,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是仡佬族传统的“敬雀节”节日,进行祭祀仪式、表演传统民间技艺等。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仡佬族民族文化,尧上在这一天举办2010年“尧上仡佬族敬雀节”。“敬雀节”是仡佬先民世代流传下来敬奉雀神的崇拜综合性民俗活动,为仡佬族百姓祈祷子孙发达、家业兴旺、五谷丰登的一种祭祀活动。据尧上邓氏家谱记载,敬雀节至少有300多年历史,“敬雀节”以“敬雀”为核心,包括了敬雀保存的生态环境居民建筑和动态民俗文化的内容。

据史料载,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民族,源于古代“濮人”。濮人是参加周武王讨纣的八个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在古代人口众多,支系纷繁,后来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地区。《史记》记载:“濮在楚西南”,“西南夷君长以千数,夜郎最大”。仡佬族先民是夜郎国管辖下的人数较多的民族之一。秦朝在石阡曾设夜郎县。郦道元《水经注》载,夜郎主体居民是“濮人”。

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濮人又称“卜”或“百濮”。秦汉时期“濮、僚”并称。《华阳国志》记为“夷濮”,《水经·若水注》又有“夷僚”之称。一些典籍又称为“葛僚”“仡僚”等。朱辅在《溪蛮丛笑》里第一次使用“仡佬”一词。所以,仡佬是先后由商周时期的“濮”人和战国时期的“僚”人发展而来。汉代时僚人已是夜郎国的主体居民,唐初僚人中的部分发展为单一的民族——仡佬族。史料又载,早在秦嬴政的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县于今石阡县境内。过去,石阡、务川等地的仡佬族还有木仡佬、花仡佬、红仡佬、水仡佬、打铁仡佬、打牙仡佬之分。1953年贵州各地仡佬族代表经协商并报国务院同意,统一称为仡佬族。

在石阡境内的仡佬人中广泛传说,早在洪荒之年,洪水淹没西南大地,得一神鹰将漂浮于汪洋之上巨大葫芦里啼哭的男女婴儿救起,才有了仡佬族人的繁衍、生息。后因战乱,仡佬先民濒临灭绝,又幸得一妇女于古历二月初一将漂浮在石阡境内西部一河流上竹筒里的仡佬婴儿救起,才有了仡佬祖先竹王——夜郎王的诞生。

据尧上老人介绍,早在唐代,仡佬先民就于每年的古历二月初一对神鹰和祖先举行祭祀活动,以求神鹰和祖先的保佑,并表达对神鹰和祖先的纪念和崇拜。此活动世代相传,不仅在活动形式上发展为每逢鸡年举行大祭,其余年岁由各家各户祭祀;而且在活动内容上从单一的祭祀典礼发展为将各种民间文化活动(毛龙、傩堂戏、木偶戏、薅草锣鼓等)溶为一体的盛大节日活动(以尧上邓氏家谱可上推15辈人的史料为据,尧上仡佬族人敬雀节的历史已超过300年)。同时仡佬族人把对神鹰的敬仰和崇拜演绎为对雀鸟等生灵的保护,以求风调雨顺、丰收吉祥,进而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敬雀节被列为“四旧”遭到禁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敬雀节又在部分仡佬民族村有过短暂的恢复,改革开放后,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人们的传统文化意识逐渐淡漠,敬雀节活动逐步萎缩,现仅有坪山尧上仡佬村民小组少数老年人在活动。

本文标签 敬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