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东北皮影戏的声腔特点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3:25:20

东北皮影戏,从整体艺术上看各地有许多共同之处,单就声腔音乐而言实为流派繁多。辽西朝阳地区,靠近河北省的凌源、喀左皮影戏演唱风格类似唐山、乐亭。建平县老河、泵河、黑水、三趟川,皮影演唱风格各异,韵味不同。辽南皮影又有南派北派之分,各有千秋。

凌源皮影戏道白、唱腔无统一规范,属区域性较强的民间艺术。滦州影戏道白为“乐亭口”,否则,从内行到观众均不承认。而东北影戏道白为乡音俚语,因所处地域不同,有的艺人发声吐字乡土韵调较浓。

如,有的将“押粮运‘草’”念作“押粮运“炒”,“着枪”念作“着抢”,更有甚者将“三、山、四、是”念作“山、三、是、四”,可当地观众看得懂听得清,尤感亲切,认为家乡戏家乡看理应如此。滦州影戏多是掐嗓演唱,声音高亢圆润,唱腔委婉细腻。

相比而言,东北皮影戏受二人转、东北大鼓、单鼓、民歌,特别是方言语调的直接影响,其唱腔较之粗犷豪放,短促平直。笔者所见,除靠近河北的朝阳地区西部外多数不掐嗓演唱。唱髯、净,用本功嗓,唱生、旦,用背功嗓,唱丑,本背功结合,俗称阴阳嗓。

东北皮影虽演唱风格不同,但除少数地区外,均已摒弃了“外牌子”、“杂枝子”及“曲牌聊套”的演唱形式,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板腔体声腔音乐,简述如下:

慢板

慢板有的称作“大板”,有的也叫“大起板”,辽南地区称为“慢四六”。4∕4的节拍,为三眼板。节奏平稳徐缓,旋律性强,适于忧伤悲哀情感的内心描述,也可抒情叙事。虽为慢板,根据剧中情节要求不同,也有慢、中、快之别。

慢板起板的上下句最具板式特点,每句唱完均有大挂相接,中间数唱部分为上下句反复,数叙明快,节奏平稳,错落有致。这种板腔在运用中居多不是一气呵成,一板到底,多数为流水板锁住。

流水板

流水板各地称道不一,有的称为“二六板”、“二板”、“快四六”等。2∕4的节拍,为一眼板。它是皮影戏中诸多行当多用的基本板腔,抒情对话,景物描写均可应用。演唱速度根据情节要求而定,可快可慢,所以又有紧流水和漫流水之别。

快板

快板又分为紧打紧唱和紧打慢唱两种,紧打紧唱用1∕4记谱,紧打慢唱行腔自由,为复合节奏。这种板腔适于表现急促爆烈、焦灼激愤的情感。

散板

所谓散板,即是根据剧中情节的要求,演唱者自由发挥,无板无眼,不行腔不拉韵,半白半唱的一种声腔,也有人称为“摇板”。散板虽作为一种独立的声腔存在,但从没有一大段唱腔全用散板,常为唱几句散板后转入其它板式。

东北皮影戏流派虽多,但唱腔板式无论怎么样称谓,归纳起来,基本音乐结构,节拍形式,简言之,即慢、中、快、散四类,其它节奏型的唱腔至今少见。

皮影戏这门历史的民间艺术,在数代人不见经传的演唱实践中,吸收借鉴兄弟剧种之长,创造了适合于表现本剧种不同人物、不同情感的声腔,除上述各种板腔外,又有以词格取名或以唱腔表现情感而取名的专用腔调。

三赶七

此为以词格而取名的唱腔,多以流水板、快板再现,慢板则为少见了。叙事性强,曲调流畅,应用广泛,既可表现紧张激昂,又可表现抒情欢畅。在艺术实践中,根据不同人物,不同情节的要求,在基本旋律的基础上,起板、行腔、甩腔、加挂等方面不断创造,赋与新意,使本剧种这一独特的声腔进一步增强了表现力。

五字锦

它是以每句五个字一贯到底的词格而取名,这种唱腔多用于生、净两行,旦行少用。因其唱词多为上平下仄,又叫五字锦硬唱。受辙韵所限,腔调短促平直,如数似唱,用于紧张的报情、顶嘴、叙事等场面。其旋律比较简单,多为上下句的反复,可用1∕4、2∕4两种记谱。

搭拉句子

它是丑角专用唱腔,演唱时唱段尾句重复两遍,四弦奏以“学舌儿”,唱词又多为小辙,听之活泼俏生,韵味浓郁,幽默诙谐,常引人发笑,属2∕4记谱的流水板。

硬唱

词格为上平下仄的唱词,在声腔中称为硬唱。有七字言硬唱、五字锦硬唱、三赶七硬唱等。其曲调性较差,近似于半白半唱,上句有固定的落音,下句则无固定的落音。适于表现刚烈、急促、惊恐的情感。

大悲

这是以表达情感而取名的旦行专用唱腔,也称为“悲调”或“大悲调”,在旦行中青衣尤为多用。多表现祸从天降,骤惊之中,声泪俱下,痛不欲生的场面。这种声腔很少单独运用,多从哭头引入,而后转为大悲,数唱一段后再转入其它板腔锁住。

老韵

老韵又有“凄凉韵”、“凄凉调”、“路途悲”之称。是旦行中青衣多用的唱腔。其音乐形象中,主干音“清角”的频现为其重要特征。这种唱腔表现的是,悲悲切切、思思量量、悲愤交集、凄凉冷落的情感。常用于路途的思念,房中伤感之情。

还阳篇

这种唱腔,是剧中人因过分吃惊或过分激怒昏而复苏时所用。腔调低回徐缓,演唱由弱到强,它以引腔出现,而不单独应用。应用中常是昏而复苏后先唱还阳篇,再转哭头、大悲、慢板等其它板腔。

离调

随着时代发展,皮影戏已形成较规范的板腔体声腔音乐,但由于地域不同,曲牌联缀的痕迹尚存,有时在特定的场面中,仍用一些小调。盖州影调演唱《锁阳关》樊梨花送枕头一场,延用“梅花调”,俗称“痒痒调”,用其表现特定的情节恰到好处,收效更佳。

在流行的影调中,尚有“游阴调”、“三眼痛”、“鸽子腔”、“小东腔”、“喇叭腔”等等,各地叫法不同,风格各异,恕不赘言。

本文标签 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