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拒马河源头在哪里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2:58:56

拒马河是河北省内惟一一条长年不断的河流,为北京市五大水系之一,大清河支流。发源于河北省涞源县西北太行山麓,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套港村入市界,流经十渡风景区、张坊镇、南尚乐乡。在张坊镇张坊村分为南北两支。北支为北拒马河,流经南尚乐乡,于二合庄村东出市境,至东茨村以下称白沟河,在白沟镇与南拒马河汇合入大清河。

河流源头

拒马河原名涞水河,发源于太行山深处河北省涞源县境内,有二源的说法,一源在涞源县城泰山庙前古塔下,一源在县城南约两公里的七山下,到县城东南汇合,一路蜿蜒,淌进华北明珠白洋淀,最终流入渤海的怀抱。

国宝阁院寺位于县城中部。又称阁院寺文殊殿,是世界最古老的、保存最完好的土木建筑,建于辽应历十六年(966年),设计精巧,古朴大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南侧,河溪纵横,白杨绿地。可戏水、摸鱼、篝火、烧烤、休闲、纳凉极理想。拒马河的源头。泉水从涞源县城涌出地面,涌水量3m3/秒,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泉。源头一侧的"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744年),是世界上唯一的斜刹塔,由唐代铸钱作坊捐资建造。

名字由来

在河北省地图上,东经115度25分,北纬39度42分的地方有一条回旋曲折的河流,它就是拒马河。

水经注载:“拒马河源于代郡广昌县涞山”。即如今的涞源县。为什么叫拒马河呢?

《涞水县志》载:“晋刘琨守此以拒石勒”。刘琨是晋朝将领、诗人,字越石,河北安国人,少时与祖逖为友。祖逖,字士雅,也是晋朝将领,河北涞水县人。

据《晋书祖逖传》说:“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晴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闻鸡起舞”这一成语即由此而来。

石勒羯族将领,在公元308年至318年,曾率十万大军从太行山区攻掠河北内地。抗拒入侵兵马。因此,这条河流被称为“拒马河"。

河流成因

拒马河的形成,它来自于太行山深处,流经于太行山,由于源头水量很小,稍大于小溪。

但是,拒马河两岸沿途各处沟谷都有泉水流入拒马河,汇集而成一条大河。

拒马河的源头在河北省来源县境内,自上而下,顺势于太行山山脉大峡谷中,自西向东,流经十渡,从一渡到华北平原,水量少时入白洋淀,水量大时入渤海。拒马河是华北地区唯一没有被污染的河。

河流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西南最高的山顶住着一户人家,只有婆媳二人,生活还好,就是吃水十分困难,要到十余里的山洼中挑水,羊肠小路,崎岖难行。

挑回水需用大半天。而这家婆婆生性高傲自私,对儿媳小娥十分刻薄,要求儿媳天天给他挑新水吃。

小娥相貌不扬,心地善良。无论春夏秋东,严寒酷暑或风霜雪雨天气,他必须下山担水,累的腰酸腿疼。婆婆还故意刁难她,每次担回来的水只流前面的一桶,把后面的一桶泼掉,水缸必须天天满着。

活儿这么累还不给他吃饱饭。一天,烈日炎炎,小娥挑着一担水爬上山崖,大汗湿透了衣裳,她放下担子正擦汗,一个白胡子老头骑着一匹马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老头和蔼地说:“这位大姐能舍给我一桶水吗?我的马数日未喝上水了。”小娥打量了一下老头,慷慨的说:“给您一桶。”白马将一桶水喝完,忽然连人带马都不见了。

第二天小娥担水回来,又在这里遇到老头,又要去一桶水饮马。

第三天、第四天,直到第五天都是如此。

第六天小娥担水回来,又路过这个地方,她决定不停歇,没想到老头已在这里等候她。老头慈祥地对小娥说:“这位大姐实在太辛苦了,我的马白白喝了你五桶水,没别的可送,就给你这把马鞭子吧。”

小娥不要,老头告诉她;“拿回这把鞭子,搭在缸沿上,每天清晨晃两下水缸就满了,从此就不必受苦了。”

小娥半信半疑的接过鞭子,一眨眼老头和马又不见了。第二天凌晨,小娥决定试试,她把缸沿的鞭子晃动两下,果然灵验。水缸真的满了。

过了两天,婆婆发现小娥不去挑水,便怒气冲冲的走进厨房,一看缸里满满的水,更奇怪的是缸上还搭一把鞭子。婆婆高叫:“这是什么玩意?”说完往外一抽,“哗”的一声,水如柱的喷了出来,窜到屋顶,流出门外,婆婆见势不妙,拔腿就跑。

可是水比她快,眼看婆婆被水淹没冲走。小娥急中生智,掀起锅盖扣在缸上。从此,一股清泉源源不断的从这里流出,汇成一条大河,河水把大山冲出一条弯弯的河谷,小娥化作泉口上面的小山。

后人为了纪念小娥便在泉口上面的小山修了一座庙,庙前建了一座塔,这就是现在说的广昌庙(即泰山宫)和庙前的古塔(兴文塔)。

千百年来,这个美丽的传说在拒马河沿岸人民中流传着。

本文标签 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