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川江号子的艺术历史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1:46:27

川江号子是起源于四川、重庆一带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具有传承历史悠久、品类曲目丰富、曲调高亢激越、一领众和、徒歌等特征。

历史渊源

巴蜀境内,山峦重叠,江河纵横,交通不便,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皆需木船载客运货,在明、清时期,是由艄翁击鼓为号指挥船行,统一扳桡节奏。大约在清朝中期,才逐渐兴起号子,产生了专门的号子头(领唱号子的船工)。

川江号子起源于船工们的工作和生活,号子头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

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上水号子又包括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下水号子又包括拖扛号子、开船号子、平水号子、二流橹号子、快二流橹号子、幺二三交接号子、见滩号子、闯滩号子、下滩号子等,因此形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

基本特征

唱腔

川江号子计有四平腔数板、懒大桡数板、起复桡数板、快二流数板、落泊腔数板等不同的腔型类别。这些腔调中,号子头的领唱部分,节奏在规范中又有变化,小腔花音使用较多,带有一定的即兴成分,故有十唱十不同的说法,但总体上具有雄壮激越的音调,又有悦耳抒情的旋律,在行船中起着统一摇橹扳动作和调剂船工急缓情绪的作用。唱词

据载,川江号子有26种词牌,百多首唱词,极为丰富多彩:多种“数板”的唱词,往往是由号子头即兴编唱,号子头根据其嗓音,分为洪亮粗犷浑厚的“大筒筒”、高亢清脆的“边音”等不同流派。根据船所行水势的缓急,号子头所唱号子的名称和腔调皆有所不同,时而舒缓悠扬,时而紧促高昂,时而雄壮浑厚,大气磅礴,震撼人心。

代表作品

川江号子内容丰富多彩,代表作品有《十八扯》《八郎回营》《桂姐修书》《魁星楼》《拉纤号子》、《捉缆号子》《橹号子》《招架号子》《大斑鸠》《小斑鸠》《懒龙号子》《立桅号子》《逆水数板号子》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川江号子从本质上体现了自古以来川江各流域劳动人民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粗犷豪迈中不失幽默的性格特征。同时,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其发展也较为完善,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传承现状

随着机动铁船的普及,以人工为动力的船只在一些干流河湾和支流小河中运行,川江号子生存发展的基础开始动摇,加之传承断裂等因素,川江号子面临濒危困境。

传承人物

曹光裕,男,汉族,2018年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申报。

保护措施

1987年,曹光裕先后参加过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国香港亚洲电视台、日本松山电影株式会社、荷兰电视台对川江号子的保护拍摄活动。

2007年8月12日,曹光裕在重庆教师进修学院对中小学音乐教师300人进行培训。

2009年,曹光裕创办重庆川江号子传习所并担任所长,先后收徒数十位。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四川省艺术研究院、重庆市文化研究院(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重庆市文化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获得“川江号子”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本文标签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