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民国时期的婚礼有哪些流程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1:44:45

婚礼自古以来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大事。民国以后,尽管知识界、文化界开始比较多的自由恋爱式婚姻,但旧式包办婚姻还是占多数。

从婚礼的形式来讲,西式婚礼在文化知识界已不鲜见,但旧式婚礼在整个市井社会层面基本还是主流。民国以后的婚礼,逐渐由繁入简是最大的一个特点,但是一些程序还都是有的。这些程序在今天,可能已经不再有同样的称谓,但是许多实际内容,基本上还包括在这个程序之中。

第一个程序是提亲。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互相不认识,总要有一个婚姻介绍,这就是提亲。从前有专门做这个的媒婆,可是也有很多不是通过媒婆,而是通过介绍人。

一般是男女双方其中之一亲友的介绍,根据双方的家世背景和年龄,希望他们能够结亲,不管什么形式,得通过介绍人来提出,这就是提亲。提亲以后,就要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合婚。

合婚实际上就是要合一合双方的属相、八字是否相配。在过去有很多迷信的说法,夫妻两人属相不能犯相,什么叫犯相呢?比如说“白马犯青牛,鸡猴不到头”等等,也就是属相相克。另外还要换帖,交换八字必须找专门干这个的去合,这就叫合婚。

经过合婚了,那么就开始相亲。一般来说是男方到女方家去,没有女方到男方家去的。一个是看看对方的相貌。旧时代没出嫁的女孩儿叫没出阁,平时看到没出阁的女孩儿是不容易的,没出阁的闺女不能出门让人看,但是开明人家也有女方到场的情况。

主要是女方审查男方,如相貌、人品、学问,再有通过到家里去,也看看这个人家的经济状况、经济实力,这是相亲。

相亲以后,下一个程序叫放小定。放小定实际上也是男方先小规模地送一些聘礼,一般来说有比较简单的金银首饰、衣料,还有一些平常的水礼,多为食品,这叫放小定。合婚和相亲后放了小定,基本上两个人结婚就没有太大问题了,放小定已经是进入到肯定的阶段。

放小定以后,再下面一个程序就是择日,就是选择一个结婚的时间。把日子定了以后,就开始要放大定,男方将比较多的礼物送到女方家去,内容与放小定差不多,但是品种和规模就大得多了。

放大定以后,下面就是女方向男方过嫁妆(妆奁),这是一个很隆重的事,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炫耀。过嫁妆要有过嫁妆的队伍,要招摇过市。至于多少抬,根据女方家的经济实力而定,但必须是双数,少则四抬、八抬、十六抬、二十四抬,甚至更多。

过嫁妆一般来说就是日常用品,比方说家具、箱笼、服装衣料、生活用品,包括铜脸盆、暖壶、痰桶……都要成双成对,上面都要贴上红纸。

过嫁妆时,街上总有人围观,看看女方家是不是富有,陪嫁的东西有多少。特别富豪的人家,有陪送古玩珍宝、土地和店铺的。陪送土地怎么陪送呢?就是用礼盒抬着地契,里面放几块地上的土坯。要是送店铺呢,就把这个店铺的匾额临时摘下来,也随着过嫁妆的队伍送到男方家去,或奢或俭、或贫或富,是不一样的。

送完嫁妆以后就该迎娶(正确的名称叫亲迎)了,迎娶就是男方到女方家去接新娘子。迎娶队伍就很隆重了,由男方这边抬着花轿,娶亲太太(非近支已婚女性亲眷)是要跟着的,一般来说娶亲太太要找“全和人”。

什么叫全和人呢?上有父母,有丈夫,膝下有儿女,这样的才叫全和人,图一个吉利。亲迎队伍也有骑马的,也有乘车的,吹吹打打,这就热闹了。

另外,在娶亲的时候,应该抱着白鹅,这个鹅代替的是鸿雁,古人认为鸿雁是从一而终的。后来没地方找鸿雁去,就以鹅来代替鸿雁,所以鹅在婚礼中是一个吉祥物。

民国时这种婚礼,一般新娘穿的是上袄下裙,坐轿子;新郎头戴呢帽,身着袍子、马褂,十字披红骑马。

接回新娘到男方家里以后,就要拜天地。唐朝时候,男方娶亲,在娶亲的地方要临时搭一种帐篷,叫青庐。夫妻双方在青庐喝合卺酒,洞房也是在青庐之中。

民国时婚礼男方家里要搭席棚,拜天地当然都是在男方的家里了。现在影视剧中的拜天地最常见的一幕就是父母端坐在桌子两侧,然后傧相高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其实根本没有这样的事情,这是将几件事同时进行了。

拜天地是宋代以后的事,是男女两个人一起拜天地,亲友宾客在场,但是没有男方的父母参加,不拜父母,什么时候拜父母?第二天早上起来才拜父母。

送入洞房之后第二天就要“分大小”。分大小的第一件事是做什么?宋代以前是男女双方各拜自家的祖先,以后是女方要拜男方家祖宗的祠堂,就是男方家的祖先。

拜祠堂之后,再拜男方的父母,认公婆。认公婆之后,是认男方家的大小,比如说男方的兄弟、妯娌,或者是姊妹,总之就是比较近支的七大姑八大姨,向一家人介绍自己的新娘子。

这样结婚以后,再就是隔多少天,男、女方家里的人在一起聚会一次,这个各地习俗不一样,叫“会亲”。

最后的一个程序,就是“回门”,就是女方结婚嫁到男方以后,再次回到娘家,女婿跟着去,这叫回门,这才完成了整个婚礼。至于回门的时间,不同民族和地域习惯不同。

提亲、合婚、相亲、放小定、择日、放大定、过嫁妆、迎娶、拜天地、坐帐(入洞房)、分大小、会亲、回门,这是完成了一整套的旧式婚礼。有许多仪注和讲究在民间或有更多,各地不一,如跨火盆、撒帐、吃子孙饽饽等礼俗在某些农村和民族中至今都存在。

从清末到民国中期,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程序。这一套程序下来有的时候多则半年,少则几个月。但是民国以后,这种程序逐渐就在改变,尤其是民国时期具有新思想的知识阶层,没有这么多的繁文缛节。

应该说,民国时期旧式婚礼、新式婚礼、集体婚礼是并行不悖的,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

本文标签 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