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老子想尔注》主要思想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0:47:06

五斗米道尊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道民所习之典。《老子想尔注》即当时讲习《老子》的注本。《老子想尔注》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为一种六朝(公元222-589年)时的写本。但原件已被英国人斯坦因窃走,现藏大英博物馆。卷末题《老子道经上》,下注《想尔》二字分行。经文起则民不争亦不盗,终悉皆自正矣.即道经使民不争、天下自正的注文。基本上是上篇《道经》的注释本。

《想尔注》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守道诫。《想尔注》认为“道”是专一、真诚、清静自然、好生乐善的,只要人们谨守道诫,就可以延年增寿,除灾得福。所谓“守道诫”,就是遵守“道”所规定的戒律。“道”是绝对的“一”,道气无处不在,那种以为守身中五脏即是“守一”的观点是不对的,甚至也不赞同《老子河上公注》中以为“专守精气”就是“守一”的看法,《想尔注》认为真正的“守一”就是“守道诫”。

道诫的内容大体指道贵中和、真诚,道乐清静等。“道诫”是贯穿注文的重要的线索,“诫为渊,道犹水,人犹鱼。鱼失渊去水则死,人不行诫守道,道去则死。”

二是关于长生之法。《想尔注》认为善保精气就可以实现仙寿。主张和五脏五行之气,“和则相生,战则相克”;阐述房中术要领:“精结为神,欲令神不死,当结精自守”,认为得此要领,也可长生不死。为了自守,就要求做到无思欲、无为无名、不贪荣求宠、不争强好胜、不为恶事等。“奉道诫,积着成功,积精成神,成神仙寿,以此为身宝矣”,这就是《想尔注》成仙之纲领。

三是关于帝王行道问题。《想尔注》认为行道,不只是道士的事,帝王也应行之,“道之为化,自高而降,指谓王者,故贵一人,制无二君,是以君王常当行道,然后乃及吏民,非独道士可行,王者弃捐也。”而且上圣君王都是师道行道,用以教化天下,故能实现太平之治,后世帝王渐渐失道,“虽有良臣,常难致治。一旦帝王失道过度,天命难违心将降祸以戒。

相反,若帝王行道就可以至诚感天,于是“五星顺轨,客逆不曜,疾疫之气,都悉止矣”。所以,“治国之君务修道德,忠臣辅佑在行道,道普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怀慕,则易治矣。”君臣行道,太平之世可以实现,民众安顺。这里的“道”,指生道,也就是清静寡欲,乐善好生之道;而战争是杀生的,故“兵不合道”,帝王应守生道,少起战事。

这些帝王行道思想正是五斗道政权的施政纲领。天师道宗教家和政治家的双重身份推行这些施政纲领,遵行诚信、廉明、乐善重生、归朴等教义,在当时动荡不守、军阀草菅人命的社会形势下,这些教义、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故“民、夷信向之”。

本文标签 道教张道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