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探索发现

双重人格是什么病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5:31:51

双重人格具体指一个人具有两个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人格,并以原/初始人格(未分裂出其他人格时的患者)为主人格,分裂/衍生人格为亚人格的一种精神变态现象。正常人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

主要特征

双重人格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美国精神病大词典对于多重人格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个人具有两个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亚人格,是为双重人格。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心理障碍。”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双重人格的发生是心理分离作用的结果。有的学者将表现为两种身份的称为双重人格,而将多重人格一词专指表现为三种或三种以上身份者。

诊断标准

双重人格是包含在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中的一种人格障碍,指包含两种身份的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以往被称做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Ⅳ版)中的诊断标准如下:

A、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每一种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对周围环境和自己的观察方法、联系及想法)。

B、至少其中的两种身份或人格周期性的控制着患者的行为。

C、患者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其程度无法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

D、这种症状并不是由某种物质的直接生理作用(如酒精中毒时突然发昏及混乱行为)或者是由一般性躯体疾病引起的(如复杂性部分癫痫发作)。

病因机制

双重人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创伤性生活事件(尤其是受虐)、成长过程中防御能力的习得、逐渐积累的不良环境、分离性素质(包括无法在意识中将个人的记忆、知觉和身份统一,某些遗传因素)、缺乏外部支持等。此外,DID患者易被催眠的特质与分离性素质密切相关,也被认为是所有分离性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包括DID)的患病因素之一。

双重人格的一般导因为个体与自然和社会的矛盾,是个体在一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生长发育起来的一种对周围环境“压力”的防御机制和调适机制,并具有文化上的“遗传”性和连续性。它亦是一种人格的内在状态与外在状态的分裂。其分裂的程度受外在环境“压力”的大小及自我调适机制的情形的影响,随机地表现为不同的状况。一般说来,外在环境的“压力”越大,自我调适机制的功能越差,则人格分裂的程度越大。

治疗方法

双重人格的治疗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职业疗法

该疗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DID患者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从而能够胜任工作的要求。职业疗法的核心过程是让患者有规律地从事一项简单的日常活动,以此培养患者身上不同人格的规则意识,促进它们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音乐疗法

该疗法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消除歧视、增强自尊以及预防将来的虐待。该疗法认为,DID是儿童使用分离行为作为一种应对机制来逃离虐待而导致的一种状态,其分离行为是一种错误的适应行为。通过让患者模仿唱歌这一形式,音乐疗法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替代性行为来改变分离状况,从而减轻患者症状。

家庭疗法

该疗法依据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疾病的产生并不仅仅是患者的问题,而是由于家庭这个系统出现了问题,因此对DID患者的治疗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Pais提出内部家庭系统模型疗法,主张家庭成员需要共同学习DID的相关知识,共同参与治疗过程,共同应对症状的复发,通过成员间的合作与关怀,帮助DID患者。

动态解构心理疗法

动态解构心理疗法(DDP)本来应用于严重的边缘性人格障碍,目标在于通过促进患者对人际交往经验的加工,归因的整合以及在治疗关系中提供新的经验,从而刺激并修复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