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探索发现

舍利塔与鉴真的事迹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5:11:07

舍利塔位于广西桂林市民主路文昌桥头,与象鼻山东西相对,是一座明代佛塔。舍利塔隋唐时期就存在了,直至明朝重修。舍利塔与鉴真和尚渊源颇深,鉴真和尚6次东渡日本受阻,转辗来到桂林,曾与数十位日本僧人居留寺中年余。

隋代于现舍利塔建缘化寺,唐代改名善兴寺,后名开元寺。唐显庆二年(657)在寺内建塔保藏和尚火化后的舍利子,故名。原塔为7级砖塔,塔内放有舍利石函,塔前有金刚经碑。后因年久失修,寺毁塔崩。明代洪武十八年(1385)重修舍利塔,改建成印度宰堵坡式3级砖塔。藏安佛舍利20余颗。

现存舍利塔为缠带建筑,为明代过街式塔中的精品。塔高12.83米,基座四方形,每面宽6.33米,各辟一门,内部相通。南门刻“舍利宝塔”4字,西门刻“南无阿弥陀佛”6字,四面门额两旁分别刻八大金刚之名。塔基上是八角形须弥座,八面各辟圭形佛龛一个,内存坐佛一尊。基座上置覆钵形塔身,四面辟壶门。南面壶门内有重刻的舍利函。塔颈上为圆形伞盖,五重相轮的塔刹,刹顶冠以宝珠形铜顶。

唐天宝元年(742年),鉴真和尚应日本留学僧人荣睿、普照的邀请,决意东渡日本,传授“真正的”佛教。经历了四次东渡失败后,天宝七年(748年),已60岁高龄的鉴真不顾身边人阻拦,毅然踏上了第五次东渡的行程,也是最悲壮的一次。

这一次,他从扬州崇福寺出发,刚过狼山(今江苏南通)附近就遇到狂风巨浪。一个月后再次起航。行至舟山群岛时,又遇大浪。第三次起航时风浪更大,在海上连续漂流了14天,最后在振州(今海南三亚)上岸。

鉴真北返扬州途经桂林时,本地官员闻讯大喜,率僧侣、百姓数万人出城欢迎,场面十分隆重。鉴真被桂林人的热情感动,便暂时居留下来,而下榻之处正是当时舍利塔所在的开元寺。鉴真留住桂林这一年的事迹,最早为日本真人元开的专著《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书中生动描绘了当年鉴真在桂林的场景:

“三日三夜,便达雷州。罗州、辨州、象州、白州、傭(容)州、藤州、梧州、桂州等官人、僧道、父老,迎送礼拜,供养承事,其事无量,不可言记。始安(今桂林市)都督上党公凴(冯)古璞等步出城外,五体投地,接足而礼,引入开元寺。初开佛殿,香气满城。城中僧徒擎幡、烧香、喝梵,云集寺中。州县官人百姓填满街衢,礼拜赞叹,日夜不绝。

凴(冯)都督来,自手行食,供养众僧,请大和上受菩萨戒。其所都督七十四州官人,选举试学人,并集此州,随都督受菩萨戒人,其数无量。大和上留住一年。时南海郡大都督五府经略采访大使、摄御史中丞、广州太守卢焕牒下诸州,迎大和上向广府。时凴(冯)都督来亲送大和上,自扶上船口云“古璞与大和上,终至弥勒天宫相见。”而悲泣别去。下桂江,七日至梧州。”

桂林文化学者、历史文化与旅游研究专家邓祝仁介绍:对于这段历史,桂林的石刻、地方文献乃至国内所有的历史文献均无记载。“对桂林来说,这是一件极其珍贵的稀世珍宝”。

本文标签 象鼻山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