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朱棣为什么处死解缙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8:40:51

明朝有三大才子的美誉,他们分别是解缙、徐渭和杨慎。赢得这一美誉,解缙靠的是真本事,文章、书法、作诗,解缙样样冠绝于世,其中解缙的狂草堪称一绝。在官场上,解缙曾官至大学士,做到内阁首辅,还负责编纂了永乐大典,算得上功成名就。

在民间,解缙的名气很高,大学士解缙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可就是这样一位才子,一位朝中名臣,却死于雪堆当中,凄惨无比。

朱棣没有直接下令处死解缙,可让他送命的,无疑就是这位永乐皇帝。可是,曾说过“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的朱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一、两朝恩宠

不同于对待开国功臣的冷酷和狠辣,对于后生晚辈解缙,朱元璋是十分温和的。尽管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对于官僚集团十分反感,但朱元璋还是很看重读书人,这其中他尤爱解缙。

解缙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就有神童的美誉。解缙尚在襁褓当中,他的母亲就让他认字,五岁时解缙就能对诗词文章过目不忘,七岁就能写文章,十二岁已经读尽了《四书》和《五经》。

解缙没有伤仲永,洪武二十年(1387年),他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次年他进士及第,名列第七。不过实际上解缙写的文章气势磅礴,文采斐然,考官本打算点他为状元,但因为文中用词尖锐,担心惹事,这才将他推到第七名。

朱元璋对解缙十分器重,经常让他跟在身边,有一次他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明史解缙传》)

这句恩犹父子,便说明了解缙在朱元璋心里的地位,也奠定了解缙在未来大明朝官场上地位的基础。

不过,朱元璋的称赞和期许也让年轻的解缙迸发出无限的热情,他先是上万言书,不久后又上《太平十策》进言,并弹劾了一大批朝中贪赃枉法和渎职的官员。李善长被处死后,解缙竟大胆到为李善长辩冤,向来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却没有对解缙动手。

不过,锋芒毕露的解缙惹怒了朝中许多人,朱元璋为了保护解缙,让他回家闭门思过。临行前,朱元璋专门召见解缙的父亲的,对他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明史解缙传》)

这一闭门,就是整整八年,直到朱元璋去世,解缙才回到京城为朱元璋吊丧。可是,曾与解缙结仇的袁泰这八年来已经得到朱允炆的恩宠,解缙则错失了这八年。袁泰不断诬陷弹劾解缙,朱允炆全部采信,将解缙贬为河州卫吏。

不过,朱允炆没有信任解缙,倒使得靖难之役时解缙逃过一劫。朱棣登基以后,解缙再次受到重用,他成为明朝正式内阁制度的第一批大臣,与他同在内阁中的还有黄淮、杨士奇、杨荣等名臣。

对于解缙,朱棣也十分器重,他先是让解缙主持修纂《太祖实录》《列女传》,后又让解缙主编《永乐大典》。对于朱棣而言,《永乐大典》是十分关键的,这是他想要千古留名的关键一环,而他当这个重任交给了解缙,足可见他对解缙的信任。永乐二年,朱棣升解缙为内阁首辅,这位两朝得恩宠的天之骄子,终于来到了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刻。

二、插手太子位

关于解缙的死因,很多人认为是解缙之言犯上,恃才傲物,得罪了太多的人。事实是如此吗?不见得。

解缙敢于直言不假,在朝中也确实得罪了不少人,但这决不是朱棣将他下狱乃至处死的原因。毕竟纵观整个永乐年间,敢于直言、恃才傲物的臣子不在少数,他们并非都是解缙的这个下场。而且朱棣对于解缙的器重和信任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他有朱元璋的恩犹父子的恩宠,有朱允炆不器重的有利身份,还有编修永乐大典的功劳,他哪怕恃才傲物,说几句错话,朱棣也犯不上杀他。

真正让朱棣起杀心的,是解缙插手了太子之争。朱棣对于次子朱高煦比较偏心,尽管长子朱高炽宽仁持重,在朝中大臣间也素有威望,但朱棣偏偏心仪次子朱高煦,想让他当太子。朱棣知道这件事必须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于是他召来解缙,问他该当何如。解缙听出了朱棣想立次子的意思,但他仍直言应立长子。

朱棣听完不喜,解缙为了说服朱棣,搬出了朱瞻基,说了一句“好圣孙”,这才让朱棣回心转意,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解缙的意图达到了,可是他因此卷入了太子位的争夺,并和朱高煦彻底结下了梁子。朱棣虽立朱高炽为太子,却仍偏爱朱高煦,他的礼秩甚至超过了嫡亲标准。解缙再一次上疏劝阻说“启争也,不可。”

解缙的担忧不可谓不对,既已立朱高炽为太子,就不应再过度恩宠朱高煦,否则太子位争夺不可避免。只可惜朱棣听不进去,他认为解缙这是在离间骨肉,自此对解缙愈发不满。朱高煦则趁机落井下石,不断打压解缙,在朱棣耳边说解缙的坏话。

身为太子党,解缙却得不到太子朱高炽的支持,朱高煦为了打击太子,则将矛头对准解缙。朱棣犹豫之间,外人解缙便成为了牺牲品,被贬到了交趾。

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北伐。解缙按例入京奏事,朱棣还没有回来,他便只好找到监国的太子朱高炽向他汇报。解缙此举并无大错,但却给了朱高煦把柄,他乘机向朱棣进诲言说:“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

朱棣十分愤怒,他以“无人臣礼”罪将解缙下诏狱。可怜还在路上的解缙对此毫不知情,他仍心系百姓,途中见到赣江两岸旱情严重,上疏请求朱棣开凿运河,饮水灌田。朱棣正在气头上,在他的眼里解缙已经是一个太子党,而非自己的好臣子,此刻看到这封奏章,心中更加愤怒,于是诏令锦衣卫逮捕解缙。

三、不言杀解缙

在朱棣的心中,朱高煦的地位已经逐渐超过了朱高炽,他很想换太子,只是还没有公之于众。解缙则是换太子必须要杀的人,作为“太子党”的一员,解缙已经泾渭分明的支持朱高炽而反对朱高煦,不杀解缙,朱高煦就不可能上位。就算朱棣暂时不想换太子,他也想敲打一下朱高炽,而杀解缙,就是最好的震慑。所以,当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上囚籍,朱棣在其中看到解缙的姓名以后,他才会问“缙犹在耶?”

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关心,关心解缙是否还活着,要将他释放;一种则是下令,下令处死解缙。解缙是才子,是功臣,且并无大错,理应释放,朱棣也不好直说处死,所以他不说处死解缙的话,只是问了一句“缙犹在耶?”。实际上,朱棣根本没有第一种意思,他的唯一意思,就是解缙为什么还活着。

纪纲心领神会,很快解缙就被埋在了雪堆里被活活冻死。可能解缙临死前,都不会想到永乐皇帝,自己的伯乐,会下令杀了自己。

本文标签 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