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天目
  •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参考资料:
  • 译文
      天目山幽静深邃奇妙古老,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从山脚下的双清庄到山顶,大约有二十余里路。

      一般来说幽深偏僻的山大多荒芜人烟;陡峭如削的山很少有盘旋迂回的山路;苍朴的山很少有光彩艳丽的景色;磅礴的山很少有精巧的趣味;以至于山高水就缺乏;岩石陡峭的山就缺少茂盛的植被。这些都是山的不足之处。

      天目山整个山都是沟壑,瀑布水流发出淙淙的水声,如万匹白色的丝绢,(这是天目山的)第一个绝妙之处。石头的颜色青色润泽,山石的棱角透漏巧妙,用石头铺成的小路上曲曲折折,石壁高耸陡峭,(这是天目山的)第二个绝妙之处。即使在幽静的山谷悬岩处,寺庙却都很精致,(这是天目山的)第三个绝妙之处。我的耳朵不喜欢听到打雷的声音,但天目山打雷的声音非常小,听起来就像婴儿的啼哭声,(这是天目山的)第四个绝妙之处。清晨起来看天目山的云彩,在悬崖下,白净得像丝绵一样,飘荡变幻如同浪花,大地变得五光十色,仿佛到处都是美丽的琉璃,每座山峰的山顶突出于云海之上,如同漂浮的浮萍,(这是天目山的)第五个绝妙之处。然而云彩的变化最不同寻常,它的样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里的人,根本不能熟知云彩的形态。天目山高大的树木,树身粗的几乎有四十围,松树的形态如同华盖一样,树高不过几尺,一棵树价值万余钱,(这是天目山的)第六个绝妙之处。天目山每年第一次采摘的芳香扑鼻的茶叶,比龙井茶还要香甜。竹笋的味道像绍兴破塘所产的竹笋,但更加鲜嫩香甜,(这是天目山的)第七个绝妙之处。我认为,长江的南面,隐居深山,修心悟道的地方,没有比天目山更好的,于是(我)就起了脱离尘世的烦恼隐居山林的念头。

      住宿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来看云,巳时后登上了天目山的最高峰,晚上住在高峰死关。第二天从活埋庵沿着原来的路下山。这几天天气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认为天气反常,下山时互相祝贺。山寺的和尚有四百多人,行礼非常恭敬,相互争着用饭招待我。等到要走的时候,山里的和尚说: “天目山偏僻而且小,不足以担当贵客的观赏,怎么办呢?”我说:“我和天目山也有些微妙的缘分,山僧们不必过于谦虚,我们也不敢当面称赞”。因而众人大笑着分别。

    注释
    1.天目:天目山,古称浮玉山,在浙江临安县北。分东西两支,双峰雄峙,并多为怪石密林。相传峰巅各有一池,左右相望,故称“天目”。
    2.幽邃(suì)奇古:是说天目山处于偏僻深远之地,姿态奇特,神貌古老。
    3.不可言:无法用言语描述。
    4.庄:指的是天目山下双清庄。相传梁昭明太子萧统在西天目读书,在东天目参禅,曾双目失明,以东西天目泉水洗眼后复明,故名双清庄。颠:同“巅”,山顶。
    5.可:大约。
    6.峭削:像刀削过那样陡峭。鲜(xiǎn):稀少。以上两句是说,处于深僻的山大多荒凉,陡直峻峭的山则很少有迂回曲折的妙趣。
    7.貌古:指山的神气容貌显得古老,地貌古朴。鲜妍(xiān yán):鲜艳美丽。
    8.骨:指山的骨架。这句是说,高大的山很少能给人精巧灵便的感觉。
    9.石峻:石头又高又大。毛枯:草木枯败。毛:草,这里指草木。
    10.病:缺陷。
    11.盈山:满山。壑:山沟,山谷。
    12.飞流:山高坡陡,流水直泻而下。淙淙(cóng):流水声。
    13.盈:满。
    14.壑(hè):深沟。
    15.缟(gǎo):白色丝织品。
    16.绝:绝妙(之处)。
    17.苍:青黑色。润:光滑滋润。
    18.石骨奥巧:是说山石的骨架结构很巧妙,难以形容。奥巧:透漏巧妙。
    19.竦(sǒng)峭:高耸陡峭。竦,通“耸”,高耸。
    20.“虽幽”二句:是说天目山中小庙虽然在深山狭谷、悬崖峭壁上,但建筑都是精美的。“县”,同“悬”,悬挂。庵:指小庙。宇:指小庙的房屋建筑。
    21.晓:天刚亮。
    22.尽:全部。这句是说,整个大地都成了琉璃的海洋。
    23.萍:即浮萍。这句是说,云里露出的山头,像是浮萍。
    24.“然云”句:意谓云的形状常常变化,各种变化出来的形状都不能持久。
    25.其观奇甚:他的景象非常奇特。
    26.悉其形状:明了云的各种各样的形状。
    27.围: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
    28.盖:华盖。
    29.直:通“值”,价值。
    30.头茶:第一次采摘的春茶。
    31.胜:优于。龙井:一种著名的绿茶,产于浙江杭州附近的龙井一带。
    32.类:像。破塘:浙江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作者《食笋时方正月》自注说,他的好友山阴人陶石篑“屡称破塘笋”。
    33.清:清爽鲜美可口,与肥甘相对。远过之:远远超过破塘笋。
    34.修真栖隐:隐居深山,修心悟道。修真:修心养性,即指出家。栖隐:即谓隐居。
    35.出缠:佛教语,指脱离了人间烦恼的束缚。结室:佛教语,指佛门弟子聚会祈祷吉祥。
    36.幻住:天目山上的寺名。为中峰道场,周围景观空阔,诸峰奇态,毕供眼前。
    37.绝顶:山的最高峰。
    38.高峰、死关:都是天目山上的地名。死关,天目山地名,地形险恶,故名。
    39.活埋庵(ān):天目山上的小庙宇,其境幽邃,竹石皆秀。
    40.霁(jì):雨后转晴。这句是说,一场雨后,连续好几天十分清朗。
    41.异:反常,山中温润多雨,僧见连日晴朗,故以为异。
    42.率:全,都。相贺:和尚们认为天晴是好兆头,所以都来庆贺。
    43.执:行。
    44.争以饭相劝:意谓争着招待作者。
    45.临行:将要离开的时候 。指作者即将离开天目山。
    46.“不足”句:意谓跟大人您的眼界很不相称。“当”,相称。“巨目”巨大高贵的眼睛,这是恭维的话。 不足:不值得。
    47.奈何:怎么办呢?
    48.“天目”句:是说对天目山来说,我们也有一份,与我们也有一些关系。“某”,谦称自己。“些子份”,一点儿份。分(fèn):同“份”,份额。
    49.过谦:和下句“面誉”,都是指天目山说的,意谓不须替天目山过分谦虚,也不须当面夸奖。
    50.琉璃:光彩夺目的宝石,上釉彩瓷亦称琉璃。
    51.巨目:巨大高贵的眼睛。这是恭维的话。
    52.面誉:当面称赞。
    53.因:于是。
    54.巳: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55.妍:美丽。

明代的其他诗人
  • 冯清 冯清 冯清,明代大臣。别号濯庵,顺天府(治所在今北京市)籍,浙江余姚县人。公元1493年(弘治癸丑)进士。公元1515年(明武宗正德七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公元1517年(正德九年)夏,升户部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三边军饷。[1]查看更多冯清的诗文
  • 萧旷 萧旷 萧旷,明末爱国将领。字逸然,湖北汉阳人。以武举授黎、靖中军都司。当时刘承胤为黎、靖参将,萧旷是其属下。从刘承胤征峒苗有功,历升至副总兵。永历朝升萧旷总兵官都督同知,行黎、靖参将事,守靖州。永历元年秋,武冈陷,刘承胤投降清朝。永历皇帝南奔至靖州,萧旷迎接,非常忠诚恭顺。永历很喜欢他,让他随自己逃往广东。永历走后,萧旷修守具,召士兵,涕泣劝慰,勉以死守。刘承胤率兵至,召旷降。旷大骂,焚其书。俄而清兵大至,兵民惊溃,旷独率内丁十余人登城射之。敌冲郭门入,旷短兵接,巷战。力尽,遂遇害。查看更多萧旷的诗文
  • 朱厚熜 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嘉靖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非常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史书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查看更多朱厚熜的诗文
  • 魏禧 魏禧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与汪琬、侯方域并称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兄际瑞、弟礼合称宁都三魏,三魏兄弟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岳维屏、彭任等合称易堂九子。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明亡隐居翠微峰勺庭,人称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以文会友,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迹,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著有《魏叔子文集》。查看更多魏禧的诗文
  • 赵璜 赵璜 赵璜(?-1532),字廷实,号西峰,安福人,明朝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兵部,历员外郎,济南知府,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以不附刘瑾,被逮除名。后复官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不久改调山东。再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还佐部事。嘉靖元年(1522)迁工部尚书。锐意厘革,中官不敢阻挠,得举其职,与秦金齐名。嘉靖六年三月二十二日致仕。嘉靖十一年召复故官,未行而同年七月卒。赠太子太保,谥庄靖。查看更多赵璜的诗文
  • 陈继儒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查看更多陈继儒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