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  秦汉历史

南海国的兴衰史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3:14:56

南海国,是《山海经·海内经》与《汉书》中提到的一个古国,其国土大致在今广东、福建、江西交界之处。关于南海国的具体情况,历史上记载欠详,只有《山海经·海内经》与《汉书》中有零散记载。

南海国的国王名叫织,是百越部落人,原为闽越国的南武侯。公元前195年,被汉高祖册封为南海王。

西汉建立以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西汉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南越国的管辖权,封名织者为南武侯,在南越国境内建立小诸侯国名南海,其国境在福建省汀州府,汀州府武平县之名源于“南武”,即南武侯封地。唐置汀州后,以本州西南为南安、武平两镇,即以南武分析得名。

后来南海王织发兵反叛汉朝。汉朝的淮南王刘长遣兵攻打南海国,南海王织投降。刘长将南海国的臣民全部迁往上淦(今江西省樟树市附近)。从此以后,南海王织被降为庶人,南海国灭亡。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揭阳县,隶属南海郡,自此,潮汕地区始有正式行政建制。汉高祖三年(前204)赵佗建南越国,隶属南越国揭阳县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国,揭阳县隶属南海郡。王莽代汉后,改揭阳为南海亭,隶属交州(今广州)。东汉复称揭阳县,隶属南海郡。

南海国的历史

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有另一南海国名是汉初刘邦分封的东南方诸侯王国之一。因历史记载简略,知之者甚少,故成历史谜案。但经过地方史专家多年研究、梳理,仍可隐约看出南海国端倪。

班固《前汉书·高帝纪》载:十二年三月,“诏曰,南武侯织亦粤之世也,立以为南海王。”这说明同属越王勾践后裔的织,与兄弟无诸、摇一样,因有功于汉室,于公元前195年3月受封为王。

《汉书·严助传》载,淮南王刘安上书文帝称:“前时,南海王反,陛下先臣使将军间忌将兵击之,以其军降,处之上淦”。说明南海王因反叛汉廷,受汉军攻击而降,被迁徙安置到上淦。至汉文帝时,作为一个王国的南海国消亡。

到上淦后,“南海民处庐江界中者反,淮南吏卒击之。……南海民王织,上书献璧皇帝。忌擅燔其书,不以闻。”削王为民的织曾上书献璧,因间忌作梗,致其“复反”,淮南王再次将其镇压。可见,南海国最终亡于淮南王刘长死亡(文帝六年)之前,其存在时间最短不少于16年,最长不过21年。

至于南海国封地,史学典籍没有明确记载,但仍可看出大体方位。《史记·南越列传》载,文帝继位后,即派陆贾使越,在番禺(今广州)坐大的南越王赵佗上书曰“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汉高祖五年封无诸为闽越王,这对赵佗来说不可能不知道,他感到不舒服的是在其东称王的“数千闽越人众”,这印证了《前汉书一下·高帝纪》所载:“十一年更立佗为南越王,自此王三郡,……今复封南武侯织为南海王,复遥夺佗一郡,织未得王也。”

赵佗不肯把三郡(南海、桂林、象郡)中的南海郡让给织,但织是无诸之侯,原有封地,由侯升王后其封地并没有实质性增加,他就成了夹在闽越国与南越国之间的“孤家寡人”。丘复在编撰《长汀县志》时保留了旧志记载,以补充、佐证典籍记载南海国封地的缺失。其部分原文如下。

按:全望祖《经史问答》引《汉书》,高帝十二年诏曰:南武侯织亦粤之世也,立以为南海王。据诏文,织当是无诸之族,南武之地当在今汀潮赣之间。后南海王反,间忌击之,以其军降,处之上淦。邑人杨澜曰:志闽地者,但知有无诸,全氏据《汉书》诏语,以织是无诸之族说,虽创而实确然,则汀初为无诸地,而织以其族为南武侯,后立为南海王,则为织地矣。……今武平县地在汀潮赣之间,盖即当日南武侯地,而汉封之曰南海者也。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统一岭南,在东境设置了揭阳戍(在今揭阳市)。至秦末,诸侯纷纷叛秦,公元前204年,新任南海郡尉赵佗为防北方动乱波及岭南,于是割据岭南三郡,自立为王,国号南越。

西汉建立以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西汉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南越国的管辖权,封名织者为南武侯,在南越国境内建立小诸侯国名南海,其国境在秦龙川县东境,相当于揭阳戍管辖的范围。

后来南海王织反叛汉朝。汉朝的淮南王刘长遣兵攻打南海国,南海王织投降,南海王织被降为庶人,南海国灭亡。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