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  明朝历史

明朝藩王和地方官谁领导谁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1-21 11:37:00

说到明朝的朱元璋很多网友都说了其实这个人真的不简单的,最大的功绩就是推翻了蒙元的统治,恢复了名族的平等这样的事情了,说到帝王很多网友都知道需要三宫六院的媳妇很多,所以孩子也很多了,朱元璋有25个皇子,这25个皇子都分到了各个地方做了王,那么这些王和当地的政府官员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王位是一种爵位,属于爵位制度。地方官是官位,属于行政制度,两者若同时出现在一地,那么当地应该听谁的呢?

在古代先秦时期,朝代的最高统治者都被称为“王”,如周武王、周文王、纣王等等,直到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帝”取代了以前“王”的称谓。但是“王”已经作为一种爵位传承了下来。

周朝实行分封制,将有功之臣和宗室分封到各地,以周天子为大宗,各诸侯王为小宗,小宗听从大宗的命令。到了汉朝,汉高祖刘邦的一句“非刘姓子孙不得称王,否则天下共击之”,这句话成为了后世几千年的封王标准。王也成为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爵位。

明朝的藩王有亲王和郡王两个等级,朱元璋开国之初,将自己的子孙分封到各地,成为藩王。但是各藩王的领地内又有中央派任的地方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复杂。

朱元璋封王的本意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是又不想让这些子孙留在京城勾结朝臣,怕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威胁,而且开国之初,各地都还不稳定,只有自家人前去镇守,朱元璋才能放心。可以说,开国之初的藩王还是有比较大的权力的,与地方官的分工也比较明确,此时还没有较大的冲突。

随着朱元璋休养生息的政策一步步落实,社会也开始恢复稳定,但藩王的势已然做大,朱元璋又狠不下心来对付藩王,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时,藩王势力已经发展到跟朝廷分庭抗礼的地步。建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下令削藩。俗话说:权力滋生欲望。藩王们在领地内俨然就是皇帝派头,只是名义上要遵从中央政权的领导,所以说藩王势力本就与中央政权貌合神离,这下皇帝要把自己的权势夺走,藩王们纷纷不干了,由朱棣领头,开启了靖难之役。最终结果当然是以朱棣为代表的藩王势力胜出,朱棣成功登基称帝。

朱棣登基后,由于自己是藩王上位,对各地的藩王势力更加忌讳,虽然对自己的皇帝侄子很不满,但是依然继承了建文帝的“削藩主张”,只是朱棣做得比建文帝高明、隐蔽一些,也愿意花时间去耗。随着朱棣及继任者对藩王势力的打击,各地藩王又不能拧成一股绳,结果中央取得完胜,经过两三代人的努力,各地的藩王已经空有一个名头,而无任何实权了。

朱棣之后,历代皇帝都对藩王势力进行强力打击,虽然偶尔会有一些藩王的余部死灰复燃,但在中央的强力镇压下也没有掀起什么大风浪,随之而来的是皇帝对藩王的限制越来越严重,哪怕是没有什么实权的王也被严格控制。不许随意离开自己的封地,离开前要打报告,不许结交地方官员,不许从事任何行业,连出城扫墓也要经过批准才行,甚至自己及儿孙都不能与京城的官员结亲,只要有任何的沾亲带故,是不能在京城做官的。可以说,明朝的王爷大多是高级囚徒,没有自由,跟清宫里的嫔妃差不多,对地方官员也就没有什么指手画脚的能力了。这就形成了“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所以,明朝的王在明初是有实权的,势力也很强大,一度对中央造成威胁,在地方更是不用说了,地方官名义上是中央指派,实际上就是地方藩王的手下。但随着削藩政策的实施,明朝藩王便空有名号,而没有实权了,地方的军政大权也掌握在了中央指派的地方官手里。

虽然明朝的王爷没有什么自由,但是明朝的王爷待遇是比较好的。只要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朝廷是不会亏待这些藩王的,虽然不允许藩王从事任何行业,但是朝廷每年给的俸禄足以让整个王府富贵荣华,亲王的俸禄甚至比朝廷的一品大员还高。不用做什么事,还有数不完的钱财,藩王自然没有动力去造反了。在地方,藩王虽然没什么权力,但是王爷的身份摆在那里,任何地方官都要给藩王面子,只要不过分、不违背朝廷的原则,王爷在地方过得还是比较滋润的。

本文标签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