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  近代史

袍哥跟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3 23:47:58

中国古代对于手足的情谊,那是极力宣扬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原本出自于《诗经·无衣》,用来表达秦军将士情同手足,上下同仇敌忾的情谊。

这种情谊代代相传,到了清朝,渐渐的形成了一个帮派---袍哥,一个四川(清朝时四川和重庆是一体的)化的哥老会组织,到了1949年统计袍哥人数时,报出的数字,非常惊人,有一千七百万之多,足以证明它在四川的影响不可小视。

袍哥跟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

袍哥的诞生,继承着哥老会反清复明的使命,随着清朝在晚期政治环境的恶化,袍哥的势力发展壮大,李蓝起义(李永和与蓝朝鼎领导的西南地区最大的农民起义)和大足教案,背后都有他们的参与。

让袍哥闪亮登场的事件是1911年的保路运动,当时的四川的川汉铁路也被出卖给西方国家,同盟会趁机煽动四川全境保卫铁路,此时的袍哥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短短几天就聚集了十万之众,在舵把子侯橘国、吴庆照等人的带领下攻打省会成都,声势浩大。

袍哥跟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

清廷朝野震惊,调动周边多省的兵力去镇压农民暴动,特别是湖北调走了大量的新军,造成了武昌极度的空虚,就有了熊秉坤、金兆龙领导的武昌首义,不久武汉三镇落入革命军的手中。

清廷无法应对局势,让下野的袁世凯重新出山,总领内阁总理大权,对付革命党,而袁世凯把握时机,不仅让清帝退位,自己还当上了民国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功,袍哥确实功不可没。

辛亥革命胜利后,四川成立“大汉军政府”,大量接纳袍哥,但被滇黔湘三省军政府驳斥为“袍哥政府”,由于袍哥在革命后失去了它的作用,被军政府给取缔了,大有卸磨杀驴的意味,袍哥开始转为地下迅速发展。

袍哥跟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

到了1918年,熊克武(他以前也是在袍哥混过)主政四川,实行了防区制,时间一久,造成了军阀割据,形成了以杨森、邓锡侯、田颂尧、刘湘、刘文辉、刘文彩等为代表的割据势力,军阀派系的来源之一就是地方袍哥民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抗日有大功的川军名将范绍增。

袍哥依赖它庞大的势力,使得它能够成为青帮、洪门并列的三大帮派,但是它毕竟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在解放后被取缔和消灭,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而青帮和洪门仍活跃在世界各地。

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在孙中山“同盟会”策划下,爆发了“保路运动”,全省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进而发展为反清武装力量──“同志军”,实质上是利用各地袍哥组织作骨干,导引农民推翻清朝政权。《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叙述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在全国各地和会党联系日益密切,孙中山早在日本招纳熊克武、但懋辛、余英、张石祥等人面授机宜,熊等也认为四川袍哥势力强大,散布地区也宽,同盟会领导各地袍哥势力,搞推翻满清的革命工作,非常有利。余英和孙中山接谈以后,大见器重,状委他为“西南大都督”,并派熊克武、谢奉琦等一同回川共策进行。

大量的下层群众蜂拥参加袍哥组织以后,又渐渐影响士绅富户的相互效尤,借此保家,这样一来,到1911年时,四川的袍哥组织,更深入各州府、县的城镇乡村,到处都在“开山、立堂”,当时民间流行两句口语:“明末无白丁,清末无倥子”。(未参加袍哥组织的人叫倥子)

同盟会在全川各地煽动保路运动,发动大规模起义,就是以农民为主,利用袍哥组织为先导。重庆、成都附近县份中,搞得最出色的有广汉的侯橘园、侯国治,新津的侯宝斋,温江区的吴庆照(吴二大王),崇庆的孙泽沛,灌县的张捷先等人,都是以袍哥舵把子身份,作同志军首领,带兵围攻成都,号称十余万众。声势浩大,战火蔓延全川各县,加速了清政权的彻底崩溃。成都光复后,由于都督蒲殿俊缺乏创业执政本领,被赵尔丰乘机制造“兵变”,希图复辟。地方另推尹昌衡作都督,尹的为人,好大喜功,掌握政权以后,由于缺乏政治认识和领导才能,错误地认为袍哥力量弥漫全社会,抓着袍哥力量,就可以稳定政权,因此还闹了不少笑话。

本文标签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