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西汉
全部 中国 世界 人物 事件 文化 成语 专题 古诗文 书籍

最新文章

  • 《洞箫赋》作品赏析
    《洞箫赋》作品赏析

    《洞箫赋》是西汉文学家王褒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写做箫的竹,再写箫的制作及吹奏者,接着写箫声极尽其妙的变化,然后写箫声的道德感化作用和艺术感染力,最后再写箫声的余音袅袅和不绝如缕。全赋词藻华美又生动形象,用语准确而又鲜明,无堆砌之弊,却极尽精...

    西汉 2022-02-04
  • 王褒的后世评价
    王褒的后世评价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一改西汉前期的黄老无为政治而为尊儒的多欲政治,对外用兵,对内兴作,好大喜功,风气侈靡,固然成就了一代鼎盛辉煌,也为赋体文学的创作繁荣提供了丰饶的土壤,但是毕竟付出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经济濒于崩溃的沉重代价,故而昭帝即位...

    西汉 2022-02-04
  • 王褒生平简介
    王褒生平简介

    王褒(前90年—前51年),字号不详,别号桐柏真人,蜀郡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昆仑乡墨池坝村)人。西汉时期辞赋家,与扬雄并称“渊云”。汉宣帝时期,授谏议大夫,才华横溢。甘露三年,去世,时年四十岁。王褒一生留下《洞箫赋》等辞赋16篇、《桐...

    西汉 2022-02-04
  • 刘歆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刘歆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刘歆在经学史上的第一个贡献是发现了一批晚出先秦经书,使之免于佚失,由于刘歆的倡导宣扬,使这批古文经书为社会和士人广泛得知,遂转相传习不辍。刘歆在经学史上的第二个贡献是开辟了以文字和历史解经的新方法,为了发扬古文经,刘歆等人重视训诂,不仅凭此...

    西汉 2022-02-04
  • 刘歆生平简介
    刘歆生平简介

    刘歆(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出居长安,为汉高祖刘邦四弟楚王刘交的后裔,刘向之子。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改名刘秀。古文经学的继承者,曾与父亲刘向编订《山海经》。他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校勘学、天文历法学、...

    西汉 2022-02-04
  • 《西京杂记》简介
    《西京杂记》简介

    《西京杂记》是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汉代刘歆着,东晋葛洪辑抄。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其中有人们喜闻乐道、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等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皆首出...

    西汉 2022-02-04
  • 《长杨赋》作品赏析
    《长杨赋》作品赏析

    《长杨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以序文略叙长杨之猎,而在赋辞之中就完全脱离长杨之猎而议论,以汉高祖的为民请命、汉文帝的节俭守成、汉武帝的解除边患来显示出汉成帝的背离祖宗和不顾养民之道。全赋仿效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在结构和遣...

    西汉 扬雄 2022-02-04
  • 《梁王菟园赋》赏析
    《梁王菟园赋》赏析

    原文修竹檀栾,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临广衍,长冗坂,故径于昆仑。貇观相物兮有似乎西山。西山隑隑,恤焉隗隗,巷路崣迤,崟巖嵷巍焉。暴熛激,扬尘埃;蛇龙奏,林薄竹。游风踊焉,秋风扬焉,满庶庶焉,纷纷纭纭。腾踊云,乱枝叶,翚散摩来,憣憣焉。溪谷...

    西汉 2022-02-04
  • 汉大赋是什么
    汉大赋是什么

    汉大赋(新体赋)兴起于汉初,衰落于汉末,历时四百多年。汉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汉大赋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结构宏大,铺陈渲染了大汉帝国无可比拟的气魄与声威。特点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

    西汉 2022-02-04
  • 汉大赋的发展历程
    汉大赋的发展历程

    汉大赋(新体赋)兴起于汉初,衰落于汉末,历时四百多年。汉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汉大赋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结构宏大,铺陈渲染了大汉帝国无可比拟的气魄与声威。发展过程西汉初期这时期...

    西汉 2022-02-04
  • 《七发》的作品思想是什么
    《七发》的作品思想是什么

    《七发》是一种带娱乐游戏性质的文体,人们创作它阅读它主要是为了获得审美愉悦。但是,一篇作品总是分为两个层面,即艺术层面和意义层面,两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艺术层面总要附着在一定的意义层面上。虽然在“七体”以及连珠等其他游艺味道很浓的文体中,意...

    西汉 2022-02-04
  • 《七发》作品赏析
    《七发》作品赏析

    《七发》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有浓厚的黄老道家色彩。这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西汉 20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