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诸神文化
全部 中国 世界 人物 事件 文化 成语 专题 古诗文 书籍

最新文章

  • 太岁星君的轮值详情
    太岁星君的轮值详情

    按道教经典记载:太岁星君为六十花甲子,六十年轮临人间当值,由斗姥天尊统帅,审查人间善恶,司本命祸福。每个人都由自己的太岁星君护守本命。 太岁到底是什么呢?太岁是天上当值的神祇。人间有灾难祸劫,上苍秉其慈悲圣意,都会特派天神来护卫保佑,一年轮...

    神话 诸神文化 2022-02-04
  • 太岁星君有关姓名说法
    太岁星君有关姓名说法

    六十甲子各有岁神轮值,而当年轮值之岁神称为值年太岁,如想知道自己的值年太岁,只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所属的名称,便可找出自己的值年太岁。 其中太岁当头者,必然是该年虚岁一岁、十三岁、二十五岁、三十七岁、四十九岁、六十一岁、七十三岁、八十五岁、...

    神话 诸神文化 2022-02-04
  • 太岁星君的来源
    太岁星君的来源

    太岁星君,又称“岁”、“太岁”。“岁”是天皇氏时代创制的纪元岁星,后也发展成为民间信仰的神灵。太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如《三...

    神话 诸神文化 2022-02-04
  • 王母的奉祀活动和相关诗词
    王母的奉祀活动和相关诗词

    王母娘娘,又称:太华西真万炁祖母元君、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王母、西灵圣母、金母、王母、西姥等,全称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枕中书》曰:“木公、金母...

    诸神文化 2022-02-04
  • 王母的民间相关习俗
    王母的民间相关习俗

    ①蟠桃会明清时代,王母娘娘在中国民间善男信女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影响遍及整个中国。清朝北京竹枝词《都门杂咏》中有一首《蟠桃宫》曰:“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飏。”北京的蟠桃宫本叫太平宫,在东便门内,宫内主祀...

    诸神文化 民俗 2022-02-04
  • 王母的相关传说
    王母的相关传说

    王母是中国神话中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一部分学者认为西王母是西羌祖先神化的始祖女神。在道教神话中,西王母是女仙之首,主宰阴气、修仙的女神,对应男仙之首东王公。是生育万物的创世女神,全真教的祖师。在羌族神话中,王母有时也被认为...

    诸神文化 神话 2022-02-04
  • 王母的配偶及相关传说
    王母的配偶及相关传说

    王母娘娘,又称:太华西真万炁祖母元君、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王母、西灵圣母、金母、王母、西姥等,全称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枕中书》曰:“木公、金母...

    诸神文化 2022-02-04
  • 大地之母
    大地之母

    大地之母在其它神话例如希腊神话中是地神盖亚,在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则指后土和女娲,后人将二神合并祭祀称“娲皇后土圣母”。她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一部分。由来地神,亦称地媪。先秦称地示,《周礼*春官*大宗伯》谓大宗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

    诸神文化 女娲 2022-02-04
  • 三皇起源
    三皇起源

    三皇起源于中国上古传说,其实就是原始社会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群体和个人(例如上古洪荒时代的水灾,鲧率领众人治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和怀念这些群体和个人的功绩,将他们一一神话,归类为神祇人物以供奉祭祀,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一个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 三皇传说
    三皇传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三皇有两种解释:一个是指历史时期,即三皇时代(公元前6727年~公元前3077年)。第二个是人物合称,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三个杰出部落首领,后世尊为皇,先秦时期三皇的神属性更高于人属性,三皇皆有天帝属性,后世更多被记载为人类...

  • 女娲造人与补天的创世神话
    女娲造人与补天的创世神话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

  • 女娲神话
    女娲神话

    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位伟大女神形象。女娲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造人。传说女娲揉团黄色泥土创造了人类。后来因为繁忙便引绳入泥浆拖拉甩动,飞溅的泥点变成了很多的人(见后汉应劭《风俗通义》)。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