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世界  亚洲历史

王政复古是怎么回事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2:22:27

王政复古,是指日本幕府时期,天皇从幕府手中重新夺取政权的活动。主要的有镰仓幕府后期后醍醐天皇夺取政权的活动。但是先后被镰仓幕府和足利幕府的足利尊氏挫败。此后幕府势力步步做大。

江户时代后期,又一次爆发废除江户幕府、政权移交朝廷的政变,是明治维新的一个高潮。1868年1月3日(庆应3年12月9日),朝廷发起的宣告将政权交归日本天皇。

1867年(庆应3年)11月9日(旧历十月十四)奉还大政后,岩仓具视、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讨幕派,抑制土佐藩的“公议政体论”,于1868年1月3日(旧历庆应三年十二月九日)毅然实行政变,废除摄政、关白、幕府;设总裁、议定和参与三职;进而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作为施政方针,并把一切恢复到神武创业之初作为新政的理想。

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颁布了“王政复古”诏书,这是日本着名的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始

1868年1月27日(应庆4年1月3日)发生鸟羽、伏见之战。这次战役胜利后,新政权1868年2月8日(应庆4年1月15日)向外国宣布“王政复古”,并逐步完善它的建设工作。

作为近代东亚最为着名的两个君主,明治和光绪截然不同的命运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结。因为,就在相同的年代,日本由此咸鱼翻身,超越中国成为世界强国,而中国,则积贫积弱了百余年,至今不敢说“强”。

与中国的百年巨变相比,日本似乎是一夜之间完成现代化转型,而且,是在“王政复古”“尊皇攘夷”等看似落后的政治口号中完成的。

同样有意思的是,山冈庄八的这本历史传记小说《明治天皇》将开卷的重点放在了明治即位之前的孝明天皇时代,看来,作者似乎更有史家的野心——英雄的诞生,总是时势使然。

几乎是和中国的鸦片战争同时,美国军舰造访日本,要求日本开港通商,其后还有英、法、荷的军舰虎视眈眈,在目睹了中国鸦片战争的惨败后,幕府便意识到了“船坚炮利”的威力,其“武家天下”的政权也自然开始出现危机。

与当时的中国一样,当时大多数保守的日本人纷纷反对开港通商,并由此提出“尊皇攘夷”,其后,伴随着“黑船来航”的阴影,各藩的武士分为“尊皇”与“佐幕”,展开激烈对抗——“安政大狱”、“樱田门外之变”、“和宫下嫁”、“寺田屋骚乱”等一系列事件几乎是环环相扣,不可避免。

在一场统治危机来临之际,即便是一向高高在上的日本皇室,也同样难以幸免。面对各藩武士的质疑与骚乱,强行与西洋列国开战,日本免不了被人四分五裂(国土人口强大许多的中国就是一例),如何“师夷长技以制夷”,如何以退为进,以时间换空间,才是切实可行的良策。

所以,将一些只喊口号的爱国志士暂时囚禁,将部分激进分子调离岗位——在某种程度上,皇室和幕府都意识到了外患下的内忧同样可怕:大老井伊也正是因为坚持这样的主张被爱国志士所杀害,直到他派往美国的使者回日本开办第一个现代化造船厂,人们才开始重新审视他的价值。

应该说,幕府与皇室都属于能理性看待这场战争全局的人,所以,孝明天皇在岩仓具视的劝说下,同意“和宫下嫁”,试图建立“公武合一”的政体,以便整合日本离散的民心,全民一心,以免亡国灭种。

然而,在野的藩邦和武士却不是处在他们的位置,没有他们的深谋远虑,却也有他们没有的一腔热血,以及不怕牺牲的胆略。更重要的是,武士也无需像政府那样瞻前顾后,自然,暴力暗杀就一浪高过一浪——大老井伊死在自己门口,而袭击他的武士也先后被处死;寺田屋中,萨摩与长州的武士试图举事,也先后被自家的家主镇压。

毕竟,在领袖看来,举兵造反不能一时意气用事,需要的是实力。

历史很快就验证了幕府与皇室的判断——长州的武士与西洋军舰开战,大败而归,萨摩的武士与英国军队开战,同样一败涂地。

匹夫之勇难以胜过船坚炮利,然而,最重要的是,日本民族的精气神却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磨练,失败并不可怕,在某种程度上,胜利就是以失败为阶梯筑成的。

这两场战役的失利,使得全体日本人都明白,爱国、勤皇需要的是实力:一代人的鲜血,终究唤醒了下一代人。

在将军家茂和孝明天皇相继过世后,明治天皇的维新变法推行便极为顺畅,再也没有遇到任何保守派的阻挠——这其中,有无数的无名英雄,无论他们是“尊皇”还是“佐幕”,在客观上,都为日本的近代化转型成功做出了贡献——日本也由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飞速发展。

本文标签 明治维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