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世界  亚洲历史

韩国昌德宫在哪里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1:43:04

昌德宫(韩语:창덕궁,英语:Changdeokgung Palace)位于韩国首都首尔市钟路区,故又称东阙,也是首尔五大宫之一,朝鲜太宗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继景福宫之后建立而成。

昌德宫原是朝鲜国王的离宫,朝鲜王朝后期则代替景福宫长期作为正宫使用。昌德宫的殿阁完全按照自然地形设计而成,是朝鲜王宫中最具自然风貌的宫殿,也是朝鲜王宫里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宫殿。

昌德宫经多次重建,宫殿的面积与建筑体量严格遵循与中国的宗藩关系,最大时有宫殿建筑230多间,现存建筑13座60余间,包括敦化门、仁政殿、大造殿、后苑等。整个昌德宫占地面积40.5公顷,其中后苑占地达30公顷。

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上,与水原华城一起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肇建

昌德宫始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朝鲜太宗五年),位于朝鲜王朝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北岳山东麓,是作为景福宫之外的离宫建筑所修建,被称为东阙。昌德宫是朝鲜王朝继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朝鲜太祖四年)修建景福宫后所修建的第二座宫殿。朝鲜太宗即位时,朝鲜首都已经从汉城(今韩国首尔)迁都开城,到明永乐二年(1404年)十月,太宗还都汉城,同时下令修建一座新的离宫。到第二年(1405年)十月,离宫建成,定名“昌德宫”。

后世解释其名“昌者盛也,德者道也,盛曰圣,道亦曰圣,有圣然后有道,有道然后必有德,有德然后方可为昌”,因此取名“昌德宫”是“勉人君昌德之意”。昌德宫创建时设有正殿、报平厅、便殿、正寝厅等建筑。永乐九年(1411年,朝鲜太宗十一年)增设楼阁、寝殿、石桥(禁川桥),以及议政府朝房。

永乐十年(1412年,朝鲜太宗十二年)建敦化门,设各司朝房。永乐十六年(1418年,朝鲜太宗十八年)修建朝启厅,将昌德宫正殿——仁政殿西移到现址,面阔三间扩建为面阔五间。永乐十七年(1419年,朝鲜世宗元年)建仁政殿南行廊。天顺五年(1461年,朝鲜世祖七年)命名了昌德宫内的主要殿阁,天顺七年(1463年,朝鲜世祖九年)大幅向外扩建宫墙。成化十一年(1475年,朝鲜成宗六年)命名了主要宫门。

朝鲜王朝前期,国王使用的主要是景福宫,昌德宫使用较少。朝鲜太祖李成桂正是在昌德宫过世。到朝鲜成宗、燕山君以后使用昌德宫变得频繁起来。万历二十年(1592年,朝鲜宣祖二十五年)爆发壬辰倭乱,日本大举侵略朝鲜,昌德宫、昌庆宫与正宫景福宫一道在混乱中被全部焚毁。

重修

壬辰倭乱后来在朝鲜及明朝军队的援助下得到平息,朝鲜宣祖还都汉城后并没有重修景福宫或是昌德宫,而是以月山大君宅邸作为临时宫殿,称为庆运宫(今德寿宫)。光海君即位后,重建宫阙还是提及议事日程。由于景福宫规模太大(有宫殿782间),财力有限,因此优先重建规模比较小(宫殿238间)的昌德宫。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光海君元年),光海君重建昌德宫。但是这座新宫也在仁祖反正时烧毁。顺治四年(1647年,朝鲜仁祖二十五年)再次重建昌德宫,为此拆毁了光海君在仁王山脚下建造的仁庆宫,将其中大多数殿宇拆建到昌德宫中。

根据《昌德宫修理都监仪轨》的记载,仁祖朝重建昌德宫时,将仁庆宫光政殿移建为昌德宫宣政殿,仁庆宫庆寿殿、弘政殿移建为昌德宫大造殿,和政堂移建为熙政堂。此外还将仁庆宫庆极堂移建为宝庆堂,青瓦家移建为通明殿,无逸堂移建为养和堂,庆运堂移建为延禧堂,献箴堂移建为演庆堂,寿缕堂和备边司移建为景春殿,庆寿殿后行阁移建为涵仁亭,正顺堂移建为澄光楼,仁德堂移建为太和堂,庆宁殿移建为昭德堂。

拆除弘政门南月廊修建了仁政殿东月廊。此外还拆除仁庆宫其他殿阁、门廊,修建了储承殿(世子东宫,英祖年间烧毁后未重建)、玉华堂、静然堂、烧厨房、灯烛房、别监厅等建筑。

正宫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光海君十年),朝鲜王朝正宫从庆运宫转移至昌德宫,之后250年里,昌德宫取代景福宫,一直作为朝鲜的正宫使用。在仁祖时期,同权臣金自点勾结的后宫赵贵人曾在昌德宫和昌庆宫中埋下幼儿骨头和从墓地挖来的树,诅咒还是王世子的孝宗李淏和庄烈王后,以让赵贵人的儿子崇善君即位。

因此朝鲜孝宗即位后,对昌德宫和昌庆宫展开了修理工程,将两处宫殿所有殿堂的温突(地炕)全部拆开,重换泥土,重铺殿砖。工程从顺治九年(1652年,朝鲜孝宗三年)二月十六日开始,三月二十五日结束。由于预算不足,因此征发了两千名僧人,分配到仁庆宫和关庙居住,参加清理工程。由于在地下不断挖出凶恶污秽之物,因此工程结束后很久,朝鲜孝宗也没有还宫于此,而是居住在庆运宫中。

为了供养慈懿大妃,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朝鲜孝宗五年)修缮了昌德宫的寿静堂,并拆毁庆德宫(今庆熙宫)的钦敬阁、齐政堂、丕显阁、观文阁、协和楼、承晖楼、鱼藻堂、万祥楼等建筑,在昌德宫仁政殿后面原钦敬阁的位置建造了万寿殿和春晖殿。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朝鲜肃宗三十年)在昌德宫后苑修建了祭祀明朝皇帝的大报坛。朝鲜正祖时,又在昌德宫后苑的宙合楼设立了奎章阁,作为王室图书馆,闻名遐迩。

嘉庆八年(1803年,朝鲜纯祖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傍晚,处理日常政务的昌德宫便殿——宣政殿西行廊失火,延烧至宣政殿和昌德宫正殿——仁政殿,并且威胁到仁政殿西边供奉历代先王御真的璇源殿。这次火灾给大王大妃贞纯王后金氏造成很大打击,在火灾之后十五天下旨停止垂帘听政。嘉庆九年(1804年,朝鲜纯祖四年)八月开始重建仁政殿,四个月后竣工。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朝鲜纯祖二十年),绘制了《东阙图》,成为目前唯一全面描绘古代昌德宫的图像资料。

道光九年(1829年,朝鲜纯祖二十九年)八月一日午时,在为孝明世子举行葬礼时,昌庆宫发生火灾。正当为重修昌庆宫筹措经费时,昌德宫又在道光十年(1830年,纯祖三十三年)十月十七日发生大火。火灾起于寝殿大造殿,延烧至熙政堂、澄光楼、景薰阁、玉华堂、养心阁、隆庆轩、兴福轩、齐政阁、静默堂、克绥斋、清香阁、集祥门、观光厅、烧厨房、行阁门等处。这是壬辰倭乱之后朝鲜宫殿最大的一次火灾,内宫地区全部化为灰烬。此时纯祖居住在庆熙宫,因此昌德宫处于闲置状态。

由于昌德宫是当时朝鲜仅有的大型宫殿,当作正宫使用,因此火灾之后十日就开始重建工作。首先修复了大造殿、熙政堂、以及保存明神宗赏赐礼物的澄光楼(下层为景薰阁)。翌年修复了兴福轩、隆庆轩、玉华堂、养心阁、齐政阁、静默堂、克绥斋、清香阁、集祥门、宣平门、协阳门、曜辉门、同春门等建筑。修复工程共用体木2000株、大圆木3000株、楼柱2000株,均采伐自江原道的金城、宁越、浪川、麟蹄等地。为了筹备木材,朝鲜政府下达了禁止入山的封山令。到道光十四年(1834年,纯祖三十四年)九月,昌德宫重修最终完成。

后期

同治四年(1865年,朝鲜高宗二年)四月,摄政的兴宣大院君决定重建景福宫,同治六年(1867年,高宗四年)十一月·,景福宫建成,次年(1868年)七月王室正式移御景福宫,从此正宫移转,昌德宫再度成为离宫。不过期间亦时有波折,同治十三年(1874年,高宗十一年),由于景福宫发生爆炸事件,王室再次迁移至昌德宫。光绪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六月,由于昌德宫发生了“马入宫中”的不祥之兆,于是高宗决定迁回景福宫,然而由于“壬午兵变”的爆发而中止了移驾计划,继续住在昌德宫。

光绪十年(1884年,高宗二十一年)十二月,“甲申政变”爆发,昌德宫成为了清日两军的战场而遭到损坏,于是在次年(1885年)正月王室移驾景福宫。此后20余年的时间里,昌德宫几乎被废弃,荒草萋萋。隆熙元年(1907年),大韩帝国纯宗李坧携纯贞孝皇后尹氏、皇太子李垠从庆运宫(德寿宫)移驾昌德宫,此后,昌德宫成为了朝鲜王朝末代皇室的居所。

隆熙四年(1910年)8月22日,纯宗与大臣在昌德宫兴福轩召开大韩帝国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会议决定日韩合并。随着《日韩合并条约》的签订,大韩帝国暨延续五百年的朝鲜王朝灭亡,纯宗继续住在昌德宫,称“昌德宫李王”。大正六年(1917年,纯宗十年)昌德宫又发生火灾,其后重建了大造殿和熙政堂,但已不是复原,而带有浓厚的日本风格。纯宗去世后纯贞孝皇后尹氏和李垠之妻李方子先后居住在昌德宫乐善堂,直到1989年。

1954年以后,昌德宫被大韩民国政府收归国有,并逐渐对公众开放。1963年被韩国政府指定为史迹第122号,其中昌德宫仁政殿为列为大韩民国国宝。1997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上,昌德宫与水原华城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昌德宫在重建时以原来的模样作为参照,故仍能保持最初的风格,现存13座建筑、28个亭子。昌德宫有很多的历史及建筑价值,韩剧《大长今》也曾经在宫内的芙蓉池取景。由于属世界文化遗产,故实行文化遗产导游陪同制度,必须参观制定的导游团才能入宫参观,而每逢星期四另设有自由参观制,旅客可自行入宫参观,但入场费较贵,故以参加导游团较佳。

本文标签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