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黄山奇松的种类介绍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9:52:33

最著名的黄山奇松有:迎客松(位于玉屏楼的石狮前面),陪客松,龙爪松(位于始信峰),送客松(位于玉屏楼的右边),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凤凰松(位于天海),棋盘松(位于平田石桥),接引松(位于始信峰),麒麟松(位于北海宾馆和清凉台之间),黑虎松(位于北海宾馆和始信峰之间),探海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旁边),团结松──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

过去还曾有人编了《名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颗都独具美丽、优雅的风格。

双龙松

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或倚岸挺拔,或盘曲虬劲,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

连理松

黄山奇松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黄山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其中有54棵古树名木被列入了《名录》,这54棵古树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黄山松。

黄山松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却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黄山松的根扎得很深,能够汲取岩石深处的养份,黄山松才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雪却依然永葆青春。

龙爪松

黄山奇松是黄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颗都独具魅力。黄山园林部门从1982年3月开始,陆续为黄山古树名木登记建档,目前已完成110株古树名木的登录工作,其隶属21科、32属、36种。

黄山松的观赏价值自然不用多说,黄山松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南唐李廷珪曾用黄山松松烟为原料,制作出丰肌腻理,光辉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直到今天,李廷珪墨仍然是文房四宝之一徽墨中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黄山松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浑浪漫的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艺术家无限的遐想和创作激情,并且付之笔端,跃然纸上,摄入镜头。

竖琴松

黄山是“黄山文化”的发祥地,而黄山松则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浑浪漫的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艺术家无限的遐想和创作激情,并且付之笔端,跃然纸上,摄入镜头。因此,以黄山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大量涌现,这些文艺作品不仅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而且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艺宝库。

明末清初,有一批画家寄情黄山,描绘黄山的美景,如渐江、石涛、查士标、梅青、虚谷、雪庄,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石涛。现代名家有黄宾虹、汪采白、张大千、傅抱石、刘海粟、李可染等,他们笔下的黄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中国山水画宝库中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形成了黄山画派。黄山松则是他们笔下最重要的创作对象之一。

探海松与石笋峰

古往今来,咏赞黄山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最早吟咏黄山的文学作品出现在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黄山,写下了《送温处士归[白鹅峰旧居》和《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有序)》两首,最早记述黄山的游记是宋代吴龙翰的《黄山记游》,作于宋咸淳戊辰(1268)年,明万历年间潘之恒编纂的《黄海》,就记载了宋代、元代、明代的一些名人游黄山所写的游记。据不完全统计,从晚唐到清末,描写黄山的诗词歌赋就有近3万首,后人写黄山的诗文就更加不计其数了。

倒挂松

倒挂松在莲花峰道中,旧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奇松似苍虬逆悬,根茎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去玉屏楼道中的“一线天”左侧峰壁下,也有倒挂松。其根在上,盘生于石隙中,主干倒长约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叶,如龙戏水。倒挂高空,形态奇特,独具一格。

望泉松

望泉松生长在盼客松附近,生于一悬崖峭壁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长,树冠伸向汤泉,似在探望汤泉之胜,故名“望泉松”。有诗咏曰:“大夫峰顶望温泉,几度沧桑已变迁。万态风云遮眼过,老松相伴有青烟。”

贴壁松

贴壁松在天都新道“试胆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紧贴岩壁,故名“贴壁松”。其枝干倾斜,向一侧伸展,形态奇特。有诗赞曰:“贴壁而生足底坚,人间遥隔几重烟。天崩地裂身犹健,哪怕严寒酷暑煎。”

有两株。一株位于黄山白云新道,从天海至步仙桥段的悬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处。扎根于岩隙,主干紧贴岩壁,树枝向两侧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铁画。树龄200年,高7.5米,干围0.65米,冠幅直径4米。另一株位于黄山天都新道“试胆石”下,海拔1700米处。高大挺拔,主干紧贴岩壁,枝梢向前斜倾,形态奇异。此树树龄400年,高11米,干围1.5米。

望客松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莲花沟的途中。松干粗矮,树皮黝黑,树冠密集而倾斜,姿态苍劲优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游客,故名“望客松”。有《相见欢·望客松》词咏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颜堆。待客情深乍见,又分开。留难住,欢声去,几时回?望眼欲穿挥泪,盼重来。”

清康熙八年《黄山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楼至莲花沟道中,老鹰石下。树身高3米,侧枝密集在2米高度,盘曲于四周,然后平伸,向北面倾斜,针叶簇集顶部,树冠铺展平整,状如用蒲草编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团,故名。冠幅直径10米,投影面达78平方米。清人丁廷健有诗咏曰;“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横披半亩宽。疑是浮丘钱坐处,至今留得一蒲团。”诗中将蒲团松的形状与浮丘得道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进行描述,使蒲团松显得更加神奇而富有魁力。今人亦有诗曰:“松冠平扁似铺棉,形若蒲团半亩圆。大厦千间张锦绣,何如顶上好安眠。”

探海松

探海松在天都峰顶,经过天桥,可望见一棵古松悬在危崖上,即为探海松。它有一侧枝很长,倾伸前海,犹如苍龙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传,有位仙人应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桥上,只见云海翻腾,浩气临空,于峰万壑,倏忽变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将赴宴忘得一干二净。

另一位仙人东方朔见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犹似老松,不尝他酒,独饮海风,一醉千年,其乐无穷。”那仙翁一听,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心想:这里比仙宫还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于是便摇身一变,化作一棵苍劲的松树,日夜饱饮海上的烟霞。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旧志将它列入黄山“十大名松”。有诗咏之:“天都绝壁一松奇,古干倾斜势欲离。要与龙王争海域,侧身欲跳舞披靡。”

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迎客松:

迎客松在玉屏楼左侧,倚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一侧枝丫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寿逾八百年。松名始见于民国《黄山指南》。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

此松被称为黄山松的代表。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有诗赞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干年。”游人到此,目睹此松,顿时游兴倍增,纷纷摄景留念,引以为幸。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迎客松已蜚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是当之无愧的。

从天都新道“天地一线”回首,可见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态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游客登临,故名“盼客松”。但长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开通后才展现风采。今人有诗赞曰:“古松旷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盘。盼到天明终有客,愿将青翠献人间。”

陪客松:

位于黄山玉屏峰前文殊台上,海拔1670米处。四棵古松,犹如仙女,亭亭玉立,姿态秀丽,长年累月在此陪伴游人观景,故名。树龄均已500年,均高5米。东侧两棵,干围1.15米;西面两棵,干围1米。冠幅直径均为5米。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

送客松高4.8米,树龄约450年,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虬干苍翠,侧伸一枝,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本文标签 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