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元代漆器的品种和特点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8:50:19

据文献记载,元代的漆器品种有十一种之多,但从目前考古发掘和传世品看到的元代漆器却主要有四个品种,即一色漆器、螺钿漆器和雕漆。

其中的雕漆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较之宋代有了巨大的变化。浙江嘉兴的张成、杨茂是元代最著名的雕漆能手。他们的作品已成为稀世之宝。元代的螺钿漆器虽发现不多,但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已由镶嵌厚螺钿发展到镶嵌五光十色的薄螺钿,更富于装饰意趣。

一、一色漆器。元代的一色漆器与宋代相比,出土数量很少。目前仅知有四个地区出土有一色漆器,即上海青浦县任氏墓出土的漆奁、瓶、盒;无锡市元墓中出土的葵瓣形奁、圆盒、盆、桶等。元代一色漆器的颜色有黑色、红色、珊瑚红色、褐色等器形基本上与宋代漆器相同,只是宋代广为流行的花瓣形盘、碗到元代则基本不见了,代之以圆盘、圆碗。元代的一色漆器漆质光亮,器形端庄,风格质朴。

二、螺钿漆器。镶嵌在漆器上的螺钿有厚与薄之分,因而有“厚螺钿”与“薄螺钿”之称,由此形成了螺钿漆器的两大系列。“厚螺钿”又称“硬螺钿”,“薄螺钿”又称“软螺钿”。从现有的实物观察并参照文献记载看,元代以前的器物以镶嵌厚螺钮为主,从元代开始,厚、薄螺钿兼而有之。北京元大都后英房遗址中出上的嵌螺钿广寒宫残片,是国内目前所知惟的元代嵌螺钿漆器。

三、雕漆。唐代已有雕漆,元代雕漆却有居上之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形成了名家辈出的局面。今天人们见到的元代雕漆既有出土的,也有传世的。国内收藏的元代雕漆数量极其有限,还有一部分元代雕漆流失海外雕漆依裾其所那漆色的不同,分为剔红、剔黑、剔绿、剔犀等若干品种。元代雕漆中只有剔红、剔黑、剔犀三个品种,其中又以别红最多。

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张成造桅子纹剔红盘,杨茂造观瀑图方剔红盘,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等。

张成造桅子纹剔红盘

中国元代漆器。圆形,栀子纹肥腴圆润,布满全盘,空隙无多,只于深处见黄色漆地,是《髹饰录》所谓“繁文素地”的雕法。背面雕香草纹,峻深而圆转自如。足内有“张成造”针划款。张成是元末嘉兴西塘杨汇的雕漆巨匠,与同里的杨茂齐名,但从传世实物来看,技艺似在杨茂之上。

杨茂造观瀑图方剔红盘

元“杨茂造”剔红观瀑图八方盘是元代的一件漆器,原属清宫旧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盘高2.6厘米,直径17.8厘米。盘八边形,内壁八方开光,分雕三种锦纹地以示天、水、地的不同空间。锦地上压雕一幢殿阁,阁畔苍松挺立,一老者身临曲槛,眺望山前飞瀑,身后与阁内各有侍从一人。盘口边刻以仰俯花朵组成的图案。盘底髹黑漆,足内有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系后刻,足边左侧:“杨茂造”针书细款隐约可见,是为标准的杨茂款识风格。明代宣德时有改刻并填掩前代雕漆款识的现象,明代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中对此有记载。 

杨茂与张成的雕漆作品多以花卉和山水人物为题材。以山水人物为题材的作品都以画面疏朗、空阔、深远见长,并突出人物的活动,表现手法极细腻。此类作品均施以几何纹锦地,以三种锦纹分别表现天空、水纹和地面。天锦用折转回头的单线,类似窄长的回纹,犹如天空飘浮着薄云;水锦用流畅的曲线,似波涛起伏;地锦用斜方格或方格内刻多瓣形小花,如繁花铺地。此盘的总体风格正与上述特点相同。此盘雕刻细腻,刀法圆熟,磨制光滑,为元代雕漆的佳作。 

“张成造”剔犀云纹盘

张成以制造剔红器最得名,负誉海内外,但剔犀器却稀见无多。从此件具款的剔犀圆盘可知张成不仅是剔红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极,此盘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实例。

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在黝黑峻深的刀口断面露出朱漆四道,是《髹饰录》中所谓“乌间朱线”的作法。盘底黑漆浮躁,显然曾经重髹饰,正中署楷书填金“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髹底漆时所加刻。近足边缘处有针划“张成造”三字细款,此为张成惯用的署款方法。

本文标签 漆器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