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唐代漆器的特点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8:50:14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

夹苎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首先以粘土制胚,外用苎麻布粘裹,敦煌莫高窟的干漆夹苎佛像造价高,费时长,因为数目少而珍贵。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敦煌干漆夹苎佛像流传于美国大英博物馆,

在和阗出土的佛教残像中,有陶像,也有少数木雕像和类似夹苎漆像的作品。在泥塑和陶制像中,除了佛、菩萨像多少带有“犍陀罗”的作风以外,还有很多天王、武士和各种形象的供养人造像,也多是由雕塑作者就地取材,是从当地现实生活中摄取的各种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物形象。

从南疆和阗出土的木雕像中,有一躯残损的天王像,其铠甲装束,多为中原形式,但神态面貌,却是当地人物为蓝本。另一片木雕像,分为三层,形象多赤裸劲直,几纯属印度式。最下层右侧,雕了两个男供养人,则又是中原当时的衣冠。还有一残断的佛手,用苎麻布贴成,表面涂以粉彩,很类似中国夹苎漆像的做法。从这只佛手上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新疆佛教雕塑艺术的现实性。这只手的肌肉关节,都表现得非常圆软,好像在皮层内饱含着流动的血液。像这样的艺术佳品,决不能与一般仅作外表摹拟的作品相提并论。

唐代经济发展,国力强博华盛,开拓西域,畅通丝绸之路,物 漆器源源内输博华 ,漆器制作在秦汉的基础上得 到物博 发展,出现了新的高峰。漆器与物华 当时其他工艺品一样,渗透物中 着一种青春活力,不论器物华 大小均具有很 博华 高的艺术水平,出土与传世的漆器皆能证明。

唐代漆器的考古发现比较少,但结合考古发现、文献记载以及传世漆器,还是不难获知唐代漆器的一些明显特征。

重视镶嵌装饰是唐代漆器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在金银平脱和嵌螺钿方面,比汉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唐代的金银平脱技艺继承了汉代的嵌金银箔花纹漆器的传统,但雕刻更精凿更细。这实际上得利于唐代金银工艺发展水平的高。

文献中关于唐代金银平脱漆器的记载很多。例如,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郑处诲《明皇杂录》等书记载唐玄宗时期杨贵妃赏赐安禄山的物品中,就有金银平脱盘、金平脱匙、银平脱筐等。《资治通鉴》记载了唐玄宗天宝九年(公元750年)赏赐银平脱屏风,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池中设银镂漆船等。

《杜阳杂编》下卷记载了唐咸通十二年赐新安国寺金银平脱龙风漆高座等。这些说明唐代金银平脱漆器已是皇家御用和馈赠的高档礼品。当时除了能制作生活日用品,还能够制作大到舟船和高座等大型物品。金银平脱漆器技艺复杂,技术要求高。

唐时,金银平脱漆器的嵌螺钿技艺同金银平脱有相似之处,或是纯用贝壳,或是与玳瑁、琥珀、松石等并用,在漆器上产生浅浮雕式的装饰效果,广泛流行于唐代中期。据《大唐和尚东征传》记载,唐天宝二年鉴真和尚第二次从扬州东渡时,携带的物品中就有“螺钿经函五十只”。唐代的嵌螺钿漆器在河南、陕西、新疆等地都有所发现。

唐代佛教文化昌盛,漆器中的夹纻工艺也用在了制作佛像上,因此出现了漆夹纻胎佛像等大型的漆器。实际上,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兴起了制作夹纻造像,又称干漆造像,亦即脱胎像。由于这种造像轻便,容易载行,不怕日晒雨淋,很受像教徒的推崇。

本文标签 漆器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