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陕西木偶戏简介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8:36:54

陕西木偶戏又叫小戏,或名“傀儡”戏,流行于关中西部,是一 种独特古老、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诞生于距今3000余年的西周时期。 木偶过去头用木雕,大小若拳头,脸谱程式化,戴上胡子是须 生,卸下胡子是小生。

近年经过改进,头用石膏翻模,纸壳脱胎,大 如拱学,轻巧结实。木偶头根据人物性格精心设计,并用拉线、拔棍 等把眼、眉、口、舌、耳装成活动的,加上搭脚、带腿,把呆板无情的 木偶,变成了感情丰富的剧中人。 木偶的操纵手法大致可分为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和杖头木偶。

木偶戏的唱腔以秦腔为主,操纵人根据唱腔和道白,充分发挥木偶 轻便灵活的特点,在有限的空间里,演出丰富多来的剧目。木偶由 一人或数人操纵省组者不登台,在幕后操纵和说唱。陕西省1960年成立了大偶剧团,乡村木偶戏班子有500多个。

陕西木偶剧团成立后,在木偶的艺术造型、设计、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上,一方面 继承优秀传统风格,吸收精华;一方面革旧创新,改进提高。

陕西木偶戏起于周,承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元、明、清,代有流传。它的种类很多,根据制作和操作技术的不同,又分为提线木偶、布袋木偶、杖头木偶,古时还有药发傀儡、水傀儡、肉傀儡等。木偶戏最早是宫廷艺术,自宋元戏剧出现以后,由于伶人的直接表演戏中的人物,唱腔、动作、表情更加丰富鲜活直观,从而代替了木偶戏在宫廷中的地位,使其逐渐衰落下来。

但因其形式简便灵活,群众喜见乐闻,一直广泛流传于民间。木偶戏中保存了极为丰富的传统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戏剧考古学和人类文化学的诸多文化渊源和内涵,堪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活化石”。

新中国成立后的陕西木偶戏,解放后陕西木偶戏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20世纪50年代,人民政府扶持木偶艺人,成立木偶长安木偶剧社与和平木偶剧社,长安剧社改为国营,更名为陕西省傀儡艺术剧团,以后又更名为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

1953年2月,陕西省第一届民间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西安举行。1954年,苏联木偶艺术家奥勃拉次卓夫访问西安,陕西省文联组织民间艺人董孝义、袁克勤等为苏联友人演出木偶剧《卖水》、《钉缸》,受到苏联友人好评,并将四个木偶赠给了苏联友人。

1954年12月,文化部邀请陕西长安木偶剧社赴北京与中国木偶艺术剧团交流演出。1960年5月,陕西省傀儡艺术团成立。1962年,陕西省傀儡艺术剧团提线队两赴福建泉州木偶剧院培训学习。六七十年代,陕西省木偶剧团先后演出了大型秦腔剧目《鹏程万里》、《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友谊赛》、《孙武三调芭蕉扇》一大批剧目等。

1984年8月17日,陕西省木偶剧团演出团一行34人赴泰国演出,历时一月。泰国报界对此给予了极高评价。1986年6月7日,法国电视一台电影艺术家范华先生等专程来陕西合阳观看提线木偶戏。

1985年6月,更名为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的陕西木偶剧团带着《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等剧目,应邀参加柏林民间艺术节,访问了瑞士、荷兰和西德,以精彩的节目,高超的演技,轰动了欧洲,赢得了极高的评价,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本文标签 木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