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吴侬软语是哪里的方言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6:39:43

吴侬软语,是一个形容词,别称“吴侬娇语”、“吴侬细语”,形容“吴地人讲话轻清柔美”这个现象。“吴侬软语”一般用来形容苏州一带的吴方言,因说话比较软糯婉转,故有“吴侬软语”之称。

逐字解释

相传商代末年,周国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亶父喜欢季历,但是按照制度,必须传位于嫡长子。泰伯、仲雍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到江东,并随乡入俗。

当时的江东有个习俗,就是喜欢边跑边呼喊,泰伯造了一个“吴”字代表江东人,建立春秋姬姓诸侯国吴国。“吴”字本义是大口向天呼喊,象征先秦吴地子民的狂放之气,“吴”字多地的吴语读音通常是[ŋ]或[ɦu],苏州音[ɦəu],发音保留呼喊之风。

侬作人解,“侬”是古吴语中“人”字的音译,形容操吴方言的人语音清和优雅。李白《横江词》有诗句“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相当于“人道横江好,人道横江恶”。现代吴语中,浙南一带的“人”保留古江东音“侬”,而北吴的“人”字读音已经不发成“侬”了,今上海、宁波等地,侬代表的是第二人称“你”。

平上去入、清浊对立、尖团分化,吴语保留了较多古汉语因素,使得吴语比较流畅自然,谓之“软”。但因有“入声”的短促刚劲有力,“浊音”的声带振动之强,吴语绝非软语。当然,“软”还可以理解为女子讲来具有独特的柔美灵秀之风,男子讲来颇具儒雅倜傥之气。

吴语(Wu Chinese)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是苏南、浙江、上海等地人的母语,使用人口超过英国或法国人口。吴语一词常见于唐诗宋词等古代文献中,如《全唐诗》第218卷第14首《遣兴五首·贺公雅吴语》。吴语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吴语区开始推行普通话,学校禁止说方言、媒体限制用方言,吴语区年轻人都能说好普通话,现在江南地区一些小孩已经不大会讲方言。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注意保护方言的传承亦成为目前的重点工作。

典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们叫来侍酒的,都是南班子的人,一时燕语莺声,尽都是吴侬软语。”郑振铎《苏州赞歌》:“‘吴侬软语’的苏州人民,看起来好像很温和,但往往是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形容

吴侬软语一般是用来形容吴语中苏州话的词汇。苏州话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苏沪嘉小片吴语口音在吴语地区内部相对而言比较儒雅婉转,所以有“吴侬软语”之称。吴侬软语通常指代苏州腔,有时也用来描述上海腔。而宁波等地吴语,则是比较硬的,一般不用“吴侬软语”来形容。

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周边的无锡话、嘉兴话、绍兴话、宁波话等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一种方言好听与否主要取决于语调、语速、节奏、发音以及词汇等方面。吴语与湘语(指老湘语)是汉语七大方言集合中形成最早的方言,因此吴语至今保留了相当多的古音。

吴语的一大特点在于保留了全部的浊音声母,具有七种到八种声调,留了入声。在听觉上,一种方言如果语速过快,抑扬顿挫过强,我们往往称这种话“太僵硬”;但如果语速过慢,缺乏明显的抑扬顿挫,我们往往称这种话“太松垮”。苏州话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这种发音方式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