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魏晋玄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5:56:44

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魏晋玄学,为魏晋时代思想主流,与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皆为中国哲学史之重要脉络。

魏晋时期,此类讨论渐往形而上学形式发展,以王弼、郭象为其代表。而汉代对人性的讨论,逐步发展成为魏晋时“才性”与“人物鉴赏”等论题,其中以刘劭《人物志》为其代表。当时政治势力更替,局势混乱,原有价值体系面临挑战,“名教与自然”、“圣人论”亦随之而起。

正始时期清谈的领袖人物,是魏晋以下玄学风气的开创者。是贵无论的首倡者,突破了两汉以来宇宙本原论的框架。

本末有无:“贵无论”

“贵无论”是探索现象界背后的真实本体,作为世界本性的“道”,是绝对的“无”,是“寂然无体,不可为象”的。王弼用“以无为本,以有为末”的本体论结构的模式来解释“有”及“无”两者的关系。本体与现象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道”是超言绝象不可名状的,不是一般人所能认识的对象,只有“与道同体”的圣人才能把握。

动与静:“本静末动”

王弼认为“凡有起于虚,动直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本体是永恒的,寂静不动,动是相对的,是物质现象世界的东西。

言意之辩:“得意忘象”和“得象忘言”

王弼的言意之辨实包含着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形的现象世界,即“共相的言象意”;认为属于思想层面的“意”,虽然是很抽象深微,不能直接用属语言层面的“言”表达,但“言”可表达“象”,“意”则可以通过“象”而显示。即是可以用“言”和“象”来尽“意”。另一是无形的本体,即所谓“殊相的言象意”;是不可用“言”和“象”尽意,只能用“微言”来启发,用意会进行内心体验。

王弼清楚区别“言”,“象”,“意”三者不同,对于处理语言和思想有很大启示。

圣人有情无性:“以性统情”

王弼认为圣人,也有同于常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故“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但圣人能“物物而不物于物”。

自然名教:“名教本于自然”

自然为本,名教为末,自然为治之道,名教为治之具,自然为文化理想,名教为此理想的载体,故名教本于自然。

王弼从“以无为本”对本末,体用,一多,名教与自然等概念进行了新的解释。他开创的玄学,不仅为儒道融合开辟了道路,而且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的佛教文化的融合开辟了道路,宋明理学汲取了玄学本体论,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系。从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张载的“太虚即气”,到程朱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间”,陆王的“宇宙是吾心”的心体物用论,都汲取了王弼玄学体用论的思想方法。

本文标签 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