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平遥古城的历史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5:54:52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建筑布局

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历史沿革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

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属赵国。秦置平陶县,汉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为平遥县。

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21届大会决定将平遥古城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发展的实物标本。

地理位置

晋中市平遥县(东经112.19°,北纬37.21°)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的太原盆地西南。县城东北距首都北京616公里,北至省城太原90公里,西到古都西安543公里,东达天津港口758公里,南及广州海岸2390公里。平遥县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

气候特点

平遥古城是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年中7月份最热,一月份最冷,降水量年际相差悬殊,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六、七、八、九这4个月。

本文标签 中国四大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