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贾元春是贵妃吗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4:58:46

在《红楼梦》中,屡次称元春为“贵妃”。有人认为这是僭越:书中并没有说元春被封为贵妃,只是普通妃子,而贵妃仅次于“皇后”和“皇贵妃”,是贾家擅自提高了她的位分,甚至推论这是贾家获罪的原因之一。但是这里有个问题,“贵妃”真的比普通妃子更高贵吗?

看惯了清宫戏,会觉得这个问题无稽:皇后之下皇贵妃,皇贵妃之下是贵妃,贵妃之下是妃,妃之下是嫔、贵人、常在等等。贵妃怎么会不高贵呢?没错,在清朝,的确是这样的。但是仅仅是清朝。明朝有“贵妃”而没有“皇贵妃”,地位也仍在贤妃、淑妃、庄妃、敬妃等名号之上。注意了,在明朝,庄妃敬妃不是封号,而是职位。

再早的唐朝,也有贵妃称号,但与“淑妃”、“德妃”、“贤妃”同等,享受正一品的待遇。也就是说,这四个名号的地位是一样的。著名的杨贵妃是因得宠还显赫,并不是清宫戏里常说的“位同副后”。有人要说了,曹雪芹明明生活在清朝,当然是清朝的规矩,你引唐朝不是太远了吗?

是的,虽然学术界对《红楼梦》作者是否曹学芹,仍然存在争议,但作者一定是清朝人,却是均可置疑的。可清朝人一定写清朝规矩吗?

并不是。作者在开篇就点明:“无朝代年纪可考”。这并不是假撇清,是有艺术和现实两重目的的。从艺术上说,不写明朝代时间,能使作品具有更广泛的审美性;从现实上说,不写明清朝是为了避免“文字狱”的迫害。康乾盛世,也是文字狱最盛行的时代,读书人常常无端获罪。故意强调作品是虚构、并非现在,至少能减少文字狱迫害的机会。

不仅是时间,甚至在空间上,作者也故意矛盾,制造错乱的、脱离现实的审美效果。比如宁国府请贾母赏梅是在年前,芦雪庵赏雪栊翠庵求梅也是年前,但实际上北京的梅花花期在阳历3、4月,在春节之前是看不到的。

就单说嫔妃品级。建造大观园之前,贾琏告诉王熙凤:“周贵人的父亲已经家里动了工了”、“吴贵人的父亲吴天佑家,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如果按照清朝的制度,妃下有嫔,嫔下才是贵人,而贵人与常在等名号一样,属于下级宫眷了。哪有道理中上级的妃子家还没盖省亲别墅,下级的贵人家先盖上了?而贾家深以元春封妃为荣,贾琏又怎么会以两个下级的贵人举例呢?

贵人一词,有多种含义,比如刘老老说的“贵人多忘事”,是指地位尊贵的人,类似于达官贵人。人们也常把对自己有帮助的人称为“贵人”,算命时常说“有贵人相助”。贵人作为后宫等级,也不止清朝才有。比如东汉光武帝初置这个名号,其地位仅次于皇后,跟清朝贵人低于妃嫔大大不同。

所以在这里,“贵人”是客气地称呼地位尊贵的人,而不是直呼宫眷等级。但如果《红楼梦》的背景时代真有“贵人”这个后宫等级,贾琏会以此来称呼周吴两位妃嫔吗?

既然“贵人”不是清朝的品级,强认“贵妃”高于普通妃子,就太过穿凿了。既然“贵妃”不是品级,而仅是对妃子的客气称呼,也就不存在僭越的问题,贾家也不会因此而获罪了。况且如果真的存在僭越的嫌疑,贾政在家里说说也就罢了,怎么会在元春省亲时,当着宫中太监宫女,也说“贵妃切勿以政残年为念”,太明目张胆了吧?

还不止是贾政或者贾家人,连小太监传龄官作戏,也说“贵妃有谕”,难道宫里的太监会忘了规矩、把普通妃子口头上提拔为贵妃?还是为了讨好贾府,妄自提高了元春的位分?显然都说不能。

再举一个例证,同样在元春省亲时,贾政曾说:“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难道是贾政诚惶诚恐、卑躬屈膝,主动把女儿降低到贵人的位分上了?在同一段话里,一会儿称“贵妃”,一会儿称“贵人”,显然这只是客气的尊称,而不是直呼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