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新疆喀什有多久的历史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4:58:33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000多年。

喀什地区境域,秦汉之际,有西域三十六国的疏勒、莎车、尉头、子合、西夜、蒲犁、依耐、乌禾乇、捐毒、休循等诸国,其中疏勒、莎车较大,张骞出使西域时曾至这里。

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汉朝在乌垒(今轮台县东野云沟南)设置西域都护府后,疏勒、莎车等国属其管辖,标志着境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东汉初年,莎车一度称霸西域,时五十五国咸听其号令。永平十七年(74年)起,班超驻守疏勒长达17年,使封闭65年之久的丝路南道再度开放。

三国至西晋时期,疏勒先后兼并了周围的莎车、竭石、西夜、蒲犁等国成为西域一个比较大的地方政权。

南北朝至隋代,今喀什地区境内主要有疏勒、朱俱波、渴盘陀等国,多次遣使至中原朝贡。

唐显庆三年(658年),唐朝在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之乱后,在疏勒设置去沙都督府,后改为疏勒都督府,府下设15个州,范围囊括今喀什地区全境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域辽阔,为当时有名的“安西四镇”之一。它曾有力地维护了西域与内地在政治上的统一,保障了盛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畅通。唐开成五年(840年),居于漠北的回鹘汗国为黠戛斯所败,大规模西迁,其中一支迁至疏勒境内。后来喀喇汗王朝建立,这里又成为其东部重镇和陪都,“喀什噶尔”一名从此显见于史籍。至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前后,喀喇汗王朝分裂为东、西两部,东喀喇汗王朝建都于喀什噶尔,今地区辖境属汗国近畿之地。

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后,今喀什地区境内成为蒙古汗国的辖地。淳口十二年(1252年),蒙古设立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喀什噶尔等城受其管辖。

元代,境域虽属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辖地,但受蒙古朵豁剌惕部直接管理。

明代,境内先有大小“地面”,互不统属,后有号称“喀什噶尔王国”的阿巴拜克热政权。正德九年(1514年),叶尔羌汗国建立,今喀什地区为其核心区域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初,准噶尔部兴起,在灭亡叶尔羌汗国之后,扶植依达也提拉(阿帕克和卓)等傀儡统治南疆。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后,南疆地区纳入清朝版图。乾隆二十四年(1758年),清朝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在喀什噶尔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南疆八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阿克苏、乌什、库车、喀喇沙尔)事务,同时“因俗设制”,在各地保留了以阿奇木伯克为首的伯克制度。至光绪三年(1877年),清政府在驱逐阿古柏侵略势力收复新疆后,于光绪九年(1883年)废除伯克制和“军府制”,设置喀什噶尔道,下辖有疏勒府、莎车府、英吉沙尔直隶厅、蒲犁分防厅、和阗直隶州和疏附、伽师、叶城、皮山、洛浦、于阗6县。

民国初年,沿袭清末旧制。民国二年(1913年),府、厅、州均改为县后,喀什噶尔道管辖疏附、伽师、叶城、皮山、于阗、洛浦、疏勒、莎车、英吉沙、蒲犁、巴楚、和阗12县,以及陆续成立的麦盖提、乌恰、泽普、阿图什、岳普湖、墨玉6县。民国九年(1920年),原隶属喀什的叶城、皮山、于阗、洛浦、和阗、墨玉6县析出,划归新成立的和阗道管辖。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道改行政区,设喀什行政区,列为新疆第三行政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析出莎车、泽普、麦盖提3县与和阗区的叶城县合并,设立新疆第十行政区(莎车区),管辖莎车、泽普、麦盖提、叶城4县。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第三区(喀什区)、第十区(莎车区)分别改为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5月25日,喀什市成立。1954年8月21日,南疆行署成立,喀什专署撤销,其所辖喀什市及疏勒、疏附、英吉沙、岳普湖、伽师、巴楚、蒲犁7县归南疆行署直接领导;莎车、和田、阿克苏3个专区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亦由南疆行署领导。1956年6月30日,南疆行署和莎车专署撤销,南疆行署所属阿克苏、和田2个专区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原南疆行署直属县(市)及原莎车专区各县由新成立的喀什专区管辖。喀什专区管辖喀什市及疏勒、疏附、英吉沙、伽师、岳普湖、巴楚、麦盖提、莎车、泽普、叶城、塔什库尔干11个县。1971年1月11日,喀什专区更称为喀什地区。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