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戒律一词从何而来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4:29:07

戒律一词多指有条文规定的宗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戒律的梵语是尸罗,S/ila译曰戒。意思是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palaks!a,译曰律(净影),梵语毗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

佛教术语

1.宗教禁止教徒某些不当行为的法规。如佛教有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类。道教亦有五戒、十戒、一百八十戒等类。《百喻经·蛇头尾共争在前喻》:“如是年少,不闲戒律,多有所犯,因即相牵入于地狱。”唐杨炯《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恨深负米,荣暨击钟,爰持戒律,思答慈容。”

宋高承《事物纪原·道释科教·戒律》:“汉灵帝建宁三年,安世高首出《义决律》二卷,次有比丘诸禁律。魏世天竺三藏昙摩迦罗到许州,至洛,慨魏境僧无律范,遂于嘉平中,与昙谛译《四分羯磨》及《僧祇戒心图》,此盖中国戒律之始也。”老舍《牺牲》:“他必是一种什么宗教性的戒律,使他简单而又深密。”

2.泛指其他成文或不成文的戒条。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尝制圣门戒律八条,自警警世。”柯岩《从一个孩子看中国》四:“清规戒律,密如罗网。”

戒,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卧高广大床、花鬘璎珞、歌舞戏乐。

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瞋、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

概念

戒,防非去恶;律,也就是发.清规戒律,指佛门弟子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佛门弟子的修行可以概括为"戒,定,慧三学,其中戒为基本.<楞严经>卷六:"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佛教的戒律观

甲骨文的“戒”字中间是一把长戈,左右两侧是两只手,合起来像两只手紧握长戈,以防来敌。金文和小篆把两只手移到“戈”下。《说文》曰:“戒,警也。从?,持戈,以戒不虞。”“戒”的本义是“防备”、戒备。由“戒备”引申为“警戒”。这个意义后作“诫”。

由“警戒”引申为“告诉”、“预告”。由“告诉”引申为“晓谕”、“命令”。由“警戒”又引申为“戒除”、“禁戒”。由“戒除”引申为“斋戒”。由“戒除”又引申指“佛教的戒律”。由“戒备”又引申为“准备”、“具备”。因“防备”含有“谨慎从事”意,所以又引申为“谨慎”。

戒指

现借指“戒指”。(据四川辞书出版社《汉字形义演释字典》)康熙字典对“律”字的解释记载是:【唐韵】吕戌切【集韵】【韵会】【正韵】劣戌切,音嵂。【玉篇】六律也。【广韵】律吕也。【说文】均布也。十二律均布节气,故有六律,六均。【尔雅.释器】律谓之分。【注】律管,所以分气。【前汉.律历志】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黄帝之所作也。

本文标签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