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为什么清代藏区僧服增多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4:19:11

清朝统治者奉行以庙抵兵的政策,鼓励男子去寺庙当和尚。藏传佛教在清朝发展良好,因此,清朝时期藏地服饰的典型代表便是僧服。

清朝是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时期,中国各民族文化大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日趋定型。与今天的联系最为密切。藏族的服饰文化亦不例外,所以我们将以清代藏族的服饰文化为主,对藏族服饰文化的结构、艺术特色、审美特征、制作工艺做进一步的探索,以利于加深藏族服饰文化的特色。

清朝时期藏地和尚猛增,因此可以说清朝藏族的代表服饰是僧袍并不为过。据历史统计,清朝前期,藏地(西藏,滇,川,甘和青海)人口达600万,清朝后期减少到二百万人。最重要的因素是清朝在西藏大力扶植藏传佛教政策,乾隆在承德建设外八庙,内定在西藏大建藏传佛教寺庙,推广喇嘛教,鼓励人民进寺庙当和尚,以一座庙顶一千名兵的政策一达到减少军事干预藏地目的,大批青壮年以当和尚为荣。极大的降低了藏地的生育率。

清朝统治者最初接触到的佛教,是中国西藏地区所传的喇嘛教。当十七世纪初起,已有喇嘛到关外传教,曾受到清太祖的礼遇。太宗时(1627—1643),盛京(今沈阳)方面已开始和当时西藏的达赖喇嘛第五世(1617—1682)建立关系,统治者一以一座庙顶一千名兵的政策达到减少军事干预藏地目的。

藏传佛教的僧人身着红色僧服,头戴红色或黄色的僧帽,这种独特装束令信徒肃然起敬。在佛教中僧人为三宝之一,把僧衣视为佛衣,十分珍惜。就连一块红布头加以供奉,绝不亵渎。

藏区僧人的衣物有:森(披单)、堆嘎(无袖上衣)、汗衫、裙、夏曲、才曲玛、下衣、布靴、夏苏玛、法衣等。比丘僧服除上述之外还有架装、唐奎等。这些衣物的着法以及选料缝制方法,因教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特别是僧帽因教派的不同而差别较大,总的讲,各教派都戴班夏(班智达帽)、菩提帽、卓孜玛、卓鲁等帽,腰间挂恰鲁(净水袋)。但是,各教派有其独特僧帽。比如,格鲁派戴黄色的帽子、着黄色的法衣和架装,穿红色僧裙和披单。

夏木特是藏区比较盛行的僧服之一。不论萨迦、噶举、宁玛、格鲁、觉囊巴、希切乃至本教僧人都穿深红色夏木特。最早流行于前宏期。藏区僧人没有专门的汗衫,森(披单)起着喇奎和汗衫两件农服的作用。堆嘎(坎肩)是藏区独有的僧服之一,它是在后宏期出现的这是由于藏区气候寒冷,光穿汗衫不能低御寒冷,因此较厚的堆嘎代替汗衫。

藏区僧人的斗篷是红色的。唯有三大寺的堪布着黄色斗篷,而扎什伦布寺的僧人也都着黄色斗篷,这是为了体现扎什伦布寺创始人根敦珠巴殊优之处,也是表示扎什伦布寺享有与三大寺一样的地位。

藏区的僧人因僧位高低或教派不同而在戴僧帽上呈现出多样性。藏区的僧帽有班仁、班同、卓孜玛、卓鲁、菩提帽、乌坚班夏、贡夏等。

本文标签 藏族藏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