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中国文化

虚花悟诗词鉴赏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0:37:22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注释】

这首曲子是写贾惜春的。“虚花悟”,意谓悟到荣华是虚幻的。“虚花”,犹言镜中花。

1.“将那”二句——与判词所说“勘破三春”意同。桃红柳绿,喻荣华富贵。待如何,结果怎么样呢?

2.“韶华”二句——韶华,美好的时光,比喻青春年华。清淡:清净淡泊,意即清心寡欲,远离一切恶行烦恼。天和:指人体的元气。《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这句意为修性养道。

3.“夭桃”二句——比喻富贵荣华。唐朝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封建士大夫以天、日称皇帝,以雨露喻君恩,所以高蟾借天上桃杏比在朝的显贵,以秋江芙蓉自况。夭桃,语本《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美而盛的样子。

4.“到头来”二句——说桃杏虽盛,但等不到秋天就落尽。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季来象征人世间不可避免的衰败。

5.“则看”三句——白杨村,古人在墓地多种白杨,后来常用白杨暗喻坟冢所在。《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青枫林,李白遭流放,杜甫疑其已死,作《梦李白》诗云:“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里青枫林是借用,意同“白杨村”。

6.的是——真是。

7.“生关死劫”句——佛教把人的生死说成是关头、劫数。劫,指坏劫的三灾,后因之比喻无法逃脱的灾难。

8.“西方”二句——西方,佛教源于西域(印度),所以中国佛教认为西方有极乐世界。宝树,佛教语,指西方净土的草木,《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宝树多花果,众生所游乐。”宋洪迈《容斋四笔》卷十三:“无量寿经所言天宫宝树,非尘世所有也。”唤,名叫。婆娑,当指“娑罗”,为龙脑香科常绿大乔木。传说释迦牟尼在拘尸那城河边的娑罗树下圆寂。长生果,指一种使人食之能长生不老的果实,或指《西游记》里的人参果。果,佛教指修行有成果。全句意为皈依佛教,求得超度,觅取长生,修成正果。

【鉴赏】

惜春曲名“虚花”即镜中花,喻虚幻的荣华。虚花悟,从悲剧的意义上勘破繁华。曲子虽寄于惜春名下,但除了末三句外,前面的大段唱词都在描写贾府抄家后的悲惨景象。“将那三春看破”,谓孟、仲、季三春易逝,元、迎、探三个姐姐好景不长。后文照应道:“迎春姐姐折磨死了,史姐姐守着病人,三姐姐远去。”(112回)

“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三春桃杏经秋凋零。白杨村、青枫林、衰草坟墓,皆喻生关死劫、家破人亡、白骨如山。末三句谓惜春出家为尼。惜春出家与芳官、蕊官、藕官相似,如缁衣、可怜、独卧等语都感叹她出家后的生活凄凉。

迎春、惜春的性格悲剧有其现实社会根源。贾府已到末世,笼罩着焦虑、迷惘、压抑、颓废的空气,人人自危,心神不定。迎春、惜春身为姑娘家,无力承受这种压力,只好逃避现实,去佛、道中寻找慰藉。迎春眼里所见,皆是那起婆子媳妇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扰得房里不安宁。

惜春向着尤氏取闹,虽然搞错了对象,但确实勘破了宁府的肮脏:“况且近日闻得多少议论,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怎么我不冷?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74回)。后文惜春嚷着要出家,贾政叹气跺脚,只说:“东府里不知干了什么,闹到如此地位!”(115回)凸显宁府之罪。

87回听闻妙玉梦魇,惜春若有所悟,口占一偈云:“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却也有些味道。88回贾母吩咐惜春抄写《心经》,惜春欣然领命:“别的我做不来,若要写经,我最信心的。”

贾母出殡时,独留凤姐和惜春看家,被贼寇打劫,惜春大受打击:“我现在实难见人,父母早死,嫂子嫌我。头里有老太太,到底还疼我些;如今也死了,留下我孤苦伶仃,如何了局?……这回看家,大耽不是,还有何颜?”(112回)从此惜春出家之志更笃,118回邢、王二夫人和尤氏到底准了她的情。120回交代“栊翠庵圈在园内,给四妹妹养静”。这便是惜春的结局(现今流通120回红楼梦只有前80回为曹雪芹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