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民间故事

禹王碑的传说故事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5:19:53

禹王碑是我国最古老的名刻,为大禹治水功德碑。在文物保护界,禹王碑与黄帝陵、炎帝陵同为中华三大瑰宝。禹王碑(根据史料记载)是中国最古老的名刻,碑上刻有奇特的古篆文,字分9行,共77字。碑高1.7米,宽1.4米。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钟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苍古难辨。

传说故事

在衡阳市岣嵝峰山顶石壁上,镌立着一块高1.84米、宽1.40米的大石碑。碑上镌刻着77个宇。字体奇古,有如龙蛇行走,恰似蝌蚪拳身。传说这是为纪念大禹在南岳岣嵝峰治水的禹王碑。相传,大禹来南方治水,以岣嵝峰为营地,带领衡阳先民,斩恶龙、斗洪水,终于将洪水治好。衡阳先民欢欣鼓舞,感激万分,纷纷要求在南岳衡山之岣嵝峰顶上,立碑为大禹治水记功。大禹十分谦虚,不肯答应,但衡阳先民执意要立,否则就不放他回北方。大禹只得答应,却提出了条件:碑文要刻得奇古,如天文一般,百姓不能相识。于是,衡阳先民派来最好的石匠,将大禹提供的77个字样,全部镌刻在南岳衡山之岣嵝峰山顶的石壁上。

过了几百年之后,有天早晨,一位云游四海的老道士路经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岣嵝峰头,他在石壁下好奇地停下脚步,面对着碑文,一个字一个字地考证辨认起来。从早晨一直到傍晚,认出了76个字。老道士兴奋不已,正要考证辨认最后一个字,忽然他感到脚下冰凉,好像被水浸了一般。他低头一看,只见自己正站在水中;他再回身一望,洪水就要齐天了。他吓得面无人色,一下把所有考证辨认的碑文全忘记了。此时,就见那洪水也随着他的忘记,一下子全退了。老道士望着退去的洪水,想着那刚才的景象,心凉胆颤。他想,这一定是天书,百姓不得相认。于是,下山通告全城:禹王碑文是天书,百姓不得相认,否则洪水淹天!

传说是美好而又离奇的,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它并没有动摇文人学士考释碑文的信心,多少人为其花费了毕生的心血。原碑石于1212年(南宋嘉定五年)最早发现于南岳衡山岣嵝峰,后来才摩刻于岳麓山头,故又称岣嵝碑。明代杨慎、沈镒、杨时桥、郎瑛,清代杜壹,当代童文杰、曹锦炎、刘志一等人先后作“岣嵝碑释文”。

许多考释者都没有突破“大禹治水”的框框,而一些学者则认为“禹碑”并非禹碑。如曹锦炎认为岣嵝碑是战国时代越国太子朱句代表他的父亲越王不寿上南岳衡山祭山的颂词。而刘志一则认为岣嵝碑为公元前611年(楚庄王三年)所立,内容是歌颂楚庄王灭衡湘国的历史过程与功勋。千古奇碑至今说法不一。

本文标签 禹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