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历史典故

古代母亲教育子女的故事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1-21 11:18:00

每个人一生,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母亲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庄,是否教子有方,直接影响孩子一生。母亲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而在历史上三位著名的母亲的所作所为,对当下子女教育有很好的启示。

一、画荻教子——教育的重要性

画荻教子,说的是北宋时期欧阳修母亲的故事。在欧阳修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甚至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尽管如此,欧阳修的母亲确深知必须让儿子受教育、读书,可是没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特别懂事,于是奋发图强,他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进士,最终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画荻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记得笔者读初中的时候,很多同学在寒假、暑假之后就消失了,通过他们同村的同学才知道,他们的父母让他们辍学外出打工了。虽然已经十几年过去了,但是这些事情在我脑海中的印象依然深刻,有一位住在我上铺的同学就是这样,我们关系很好,可是有一天他就突然辍学回家了,至今也没见过面。这些年来,我们的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推行,希望有些想让孩子辍学的父母,看看一千多年前欧阳修母亲的做法,不要轻易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力。

二、孟母三迁——孩子成长环境的重要性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大家都不会陌生,说的是春秋时期孟轲的母亲三次搬家的故事。刚开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于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只是在这种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学起了出殡人士的哭丧胡闹。孟母觉得这样的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是孟子却学着小做买卖和杀猪杀狗的事情。孟母觉得集市也不适合居住,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学宫旁边,从此后,孟子就跟着学校里的士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最终孟子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被誉为“亚圣”。

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她深谙一个道理:“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我们如何教育引导他们,他们就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幼小的孩子又最善于模仿,接触的人、事物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发展的环境。

三、截发筵宾——孩子交友的重要性

截发筵宾说的是东晋陶侃母亲的故事,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在教子上,陶母一直教育儿子,交朋友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有一次,同郡孝廉范逵访贤遇大雪,借宿陶侃家。时天寒地冻,马无饲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剁碎喂马;由于家中贫寒,无以款客,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邻人,换钱购买酒菜。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头发是不可以轻易剪的。陶母如此举动,足见她待客之诚心,也可以看出陶母对于儿子结交优秀的朋友的全力支持。最终,在陶母的教育之下,陶侃成为东晋名将,名垂青史。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