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中国历史事件

2004年02月05日:臧克家逝世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1-28 08:12:00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被誉为“农民诗人”。国立山东大学(今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曾任《诗刊》主编,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且被选入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十七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教版教材经作者同意后改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教材改版改回原题目)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课。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臧克家因冠心病、尿毒症导致多脏器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主要作品

《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为《泥土的歌》写的序言《当中隔一段战争》《宝贝儿》《生命的零度》《有的人》。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

《有的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人物评价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曾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被誉为“农民诗人”。

臧克家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七十余年创作生涯中,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他都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文学的发展,热忱讴歌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以短诗和长诗、新诗和旧诗、散文和随笔、评论和书信、小说和杂感等多种体裁写出了七十余部著作。他积极倡导作家深入生活、反映时代,大力提倡题材、风格的多样化和艺术上的探索创新。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爱护中老年诗人,热情培养青年诗人。他见证了我国新诗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对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臧克家的一生是不懈追求光明的一生,是自觉地表现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勤奋笔耕、呕心沥血、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一生。他思想敏锐、爱憎分明,善良正直、乐观豁达,作风正派、文风朴实,平易近人、襟怀坦荡,生活俭朴、严于律己。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无私地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文学事业。

臧克家先生于2004年逝世后安葬于北京万佛园华侨陵园。

臧克家的逝世,使中国的文学事业失去了一位巨匠,使当代诗坛失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使我们大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一位心系群众的模范。我们将永远学习他,怀念他,追悼他。臧克家永垂不朽!

他的作品《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收录在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他的作品《有的人》收录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5课和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7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