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世界历史事件

2009年8月19日:世界人道主义日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3:16:58

2003年8月19日,联合国巴格达办事处遭汽车炸弹袭击,造成包括联合国特使德梅洛在内的22人死亡,150多人受伤。为纪念在此次炸弹袭击事件中献身的工作人员,200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8月19日定为世界人道主义日。

节日意义

世界人道主义日的设立,一方面旨在增进公众对世界各地人道主义援助行动以及国际间在此方面合作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另一方面,是向所有人道主义者以及那些为促进人道主义事业而献出生命的工作人员表示敬意。

此外,世界人道主义日的设立,也是为了强调当前世界各地的人道主义需求和面对的各种挑战。

世界各地灾难不断,需要救援的人群和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不断增加,而人道主义者的救援工作又是十分危险。他们往往要奔赴地球上最危险、最贫困的地方,不仅要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恶劣环境,而且还要面对来自冲突地区的威胁、恐吓,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在2012年1月12日的海地大地震中,共有101名联合国工作人员为了海地人道主义事业而献出宝贵的生命。联合国有关数据显示,针对国际人道救援人员的暴力活动呈上升势头,仅2008年就有260名人道主义工作者在暴力冲突中遇害、被劫持或严重受伤。人道主义救援工作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加。

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一种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

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是欧洲资产阶级早期的思想体系,产生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彼特拉克、但丁、薄伽丘、达·芬奇等。他们针对中世纪神学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地位和价值、蔑视世俗生活、提倡禁欲主义的思想观点,提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要求尊重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意志”,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世俗教育和科学知识。

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中,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把人道主义原则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要求充分实现发展人的天性的权利,建立人类“理性”的王国,使之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的社会作用。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就其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某些要求,如尊重人、关心人等,包含合理的内容,应当批判地吸取。但它的理论基础即世界观、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它用抽象的人、人性解释历史,把人类“理性”看作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因而不能科学地说明历史,而它所要求建立的“理性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王国。

在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的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即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它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具有根本的不同,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基础,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组成部分,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起源

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法国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和博爱。人道主义在革命时期起着反对不平等的制度的积极作用。

人道主义源于人道、人文思想。《易传》讲“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彖·贲》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美国前东方学会主席顾立雅考证,中国的人道思想、中国的一部分制度,“通过阿拉伯人在12世纪传到西西里的罗杰二世与英格兰的亨利二世的朝廷”。[4]进而影响了后来整个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童子问易》指出:“《易经》绝对是世界共同的人文原点。”

人道主义一词,由Humanitarianism译述而来。著名慈善公益组织国际君友会王爱君在其《人道》中有如下记载:人道主义,在文艺上系鼓吹自由思想的主义,原在排斥教会的束缚,以人道取代神道,亦为人文主义的展现,在伦理上则与博爱主义相同,主张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等所有的差别,承认人人平等的人格,互相尊重,互相扶助,以谋人类全体之安宁幸福为理想的主义。

法国哲人孔德(Auguste Comte)所创的人道教(Religion of Humanity),其教义亦与人道主义相通,以仁爱为原理,秩序为基础,增进人类幸福为目的。并主张僧侣不宜有财产与职业,必须舍弃名利,专致力于布施教化,息争弭乱,方足以保障人类的和平与福祉。

中国过去的词汇,虽无人道主义一词,但经传中早已出现人道两字。如《礼记·丧服·小记》云:”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人道之大者也。“《周易》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一字,有成己成物之义,亦即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旨,此等语意,都和西方的人道主义相通。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