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社会百态

鸡娃是什么意思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6:43:38

“鸡娃”和“内卷”成了近年来触动人们神经的两个关键词。“鸡娃”是一种用来形容家长给孩子打鸡血、催促孩子努力学习的新说法,多用于焦虑的城市中产家长——他们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升学长征落实为从学前班到高中环环相扣的奋斗计划,然后滴水不漏地严格执行。于是,从争抢学区房到为小升初的孩子招聘既能提高分数又能教编程和现代舞的全能家教,升学过程的“内卷化”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

鸡娃的意思就是给孩子打鸡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这种行为就叫做“鸡娃”。这样的家长就叫鸡娃家长,这种教育称之为鸡娃教育。

打鸡血,在文化大革命年代曾是疯狂蔓延的一种“保健疗法”。现在说某人像打鸡血一样,主要是借以讽刺此人对特定的人物或事物突然情绪亢奋的一种行为表现,也具有调侃的意味。

近几年北上广深家长们流行这一种教育方式,这些孩子往往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各种培训打鸡血。

中国家长对教育不计成本的投入甚至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向上流动》一书中,耶鲁大学法学院学者蔡美儿(Amy Chua)和杰德·鲁本菲尔德(Jed Rubenfeld)提出,包括华裔在内的部分移民群体在美国社会取得了超过其人口占比的成功,取决于该群体文化中同时存在的三股力量:优越感、不安全感和克制力。这三个要素中,不安全感或许最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在一个向上流动通道不断收紧,向下坠落的可能性始终悬置头顶的社会里,家长鸡娃的基本动力,就是对孩子自身价值或未来社会地位的焦虑和不安。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十多年前,以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压抑中国孩子批判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模式,需要倡导一种更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时至今日,在高考依然是一个客观事实、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人们一方面意识到素质教育与社会阶层之间的隐秘关系——素质教育正日益成为一场“精英阶层自我复制的游戏”——另一方面也对应试体制下严格制度纪律的价值产生新的认可。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