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

康熙的国外人物评价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2:44:02

日本人对康熙帝极为尊重和推崇,翻译了《圣谕十六条》,并且称呼康熙帝为“上国圣人”。二战时期日本人研究异族征服中国的历史,对康熙更加钦佩,认为:“清朝三百年的政绩,也是靠它拥有像康熙帝那样以卫道者自任,把自己提高到模范帝王的地位,成为鞠躬尽瘁的贤能天子,才争取到那样难治民族(指汉族)的全面信任和拥护。

在这点上说他获得了更光辉灿烂的成就,也非过言。但其中的重要因素,恐怕就是所谓‘统治者的恩德’。”并把康熙作为自己未来统治中国的榜样。

朝鲜人对康熙帝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从昏君到圣君的变化过程,康熙亲政时正值朝鲜肃宗年间,朝鲜虽为清朝属国,思明反清情绪却很浓厚,对康熙的评价也很负面,如有使臣说康熙“只知清书,不解文字”,“骄淫日甚,以游戏为事”,“荒淫游畋,不亲政事”,等等。

但到康熙后期,评价开始转变,称康熙“节俭惜财,取民有制,不事土木,民皆按堵,自无愁怨”。一些燕行使团成员亦高度评价康熙,如金昌业说:“以康熙之俭约,守汗宽简之规模,抑商贸以劝农,节财用以爱民,其享五十年太平,宜矣!至若治尚儒术,而能尊孔、朱;躬修孝道,而善事嫡母,则虽比于魏孝文、金主雍无愧矣。第其为人,明秀有余,浑厚不足。才多,故好自用;量狭,故喜自矜。……又闻通官之言:(康熙)恶闻谏诤,峭直之臣不容于朝,此岂君天下之量也?……俭德虽可尚,过俭而近于吝。”

洪大容说:“六十年天下之奉,宫室之俭如此,宜其威服海内,恩浃华夷,至于今称其圣也。”“臣见畅春园而知康熙真近古英杰之君也,其享六十年太平,有以也。“乾隆以后,朝鲜君臣对康熙的评价变得非常高,他们认为“康熙,千古英杰也”,“大抵康熙,天下之圣主”,“康熙自是豪杰之主,政令施措动合事宜,至今维持,皆其余荫”。清末的朝鲜国王李熙(高宗)也认为:“康熙,英杰之主也”。

法国白晋:①具备天下所有人的优点,在全世界的君主中,康熙帝应列为第一等的英主。

②康熙皇帝的孝顺和感恩是如此罕见,他因此获得了举国百姓的尊敬和拥戴。

德国莱布尼茨:现世皇帝康熙就是这么一个空前伟大的君主。他对欧洲人颇怀好感,但起初还是不敢违反辅政臣僚的意愿,以国家法规形式公开允准基督教在中国自由传播。直到他亲政之后,方才办到这点。

事实证明,正是康熙这一雄才大略才使得欧洲的技艺和科学更换地输入中国。仅此而言,我认为康熙帝一个人比他所有的臣僚都更具远见卓识。我之所以视他为英明的伟人,因为他把欧洲的东西与中国的东西结合起来了。

法国伏尔泰:北京的耶稣会教士,由于精通历算而博得康熙皇帝的欢心,以致这位以善良仁慈、行高德美而驰名遐迩的君主,准许他们在中国传教,并公开讲授基督教义。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①康熙有理由这样自信。他统治的大清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就连那些自命不凡的欧洲来访者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②他在“康熙”这一年号下,统治中国60多年,并成为17世纪的伟大人物。同时康熙又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一位精细的管理者,一位渊博的学者。

③康熙曾有过几回巡视,他不但视察公共工程、宽赦囚犯、聆听民间疾苦,而且还亲自审阅那些有志向的举子的科考卷子。一位为此而吃惊的教士写道:“康熙甚至会召见那些地位低下的劳工和农夫,并以一种友善可亲的态度同他们交谈,这使他深得人心。”也许是因为经常外出巡行,并能亲临下层,康熙学会了识别18个省中的13个省的方言。

英国崔瑞德等《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①玄烨是中华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的统治时间不仅仅是最长的,而且也是最具有活力的,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更是最复杂的。也许同时他是冷酷而且粗心大意的,在判断的时候会犯错误,但是他却拥有敏锐的自我分析能力以及对帝国的使命感,这都标志着他是少有的可以随心所欲的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人!而且被众多历史学家(包括中国,日本和西方的史家)所注意的是,康熙的统治可与俄国的彼得大帝以及法国的路易十四相媲美,而他们三人的共同特点标志着前工业时代,传统君主王权的最高阶段。

②而且,康熙在很多事上,行事果断,对于统治和文化做出了许多有益的事,而他的人品与品格则成为理解导致清朝秩序巩固的众多因素的入口点。”

本文标签 清朝皇帝康熙